公民寫手

自然農法二年生—在振翅之前

時光匆匆,在大仁農場的第二年已經過了將近一半,春天的栽培已近尾聲,小黃瓜、節瓜、玉米、南瓜、哈密瓜早已採收殆盡,是該來著手秋作的準備;番茄、四季豆、七月時蒔下的韓國萵苣仍是採收期;預定中秋過後採收的芋頭、落花生等正是茂盛。

自然農法大學校的第二年,是一場真實的模擬戰。每個人各分得一塊農地,栽培計畫、栽種品目、資材使用、採收出貨等,全由自己決定。活用第一年所學,加上老師們適時的建議,就這樣戰戰兢兢的當起菜鳥農夫。

去年的同學五人全部選擇續讀第二年,另外我們也迎來了來自東京、石川、岩手、青森等不同地方的七名新生,大多是念完一年後打算從農,也因此課程隨之調整,從今年下半年的秋作開始,一年級生也是自行擬定計畫的專攻栽培,隨著學生需求靈活調整,這是自農大一個很大的特色

初春,是建立土台的時候

關於我的田地設計與耕種計畫

田地不大,大約一個人四公畝,但與家庭菜園不同的是,要以未來就農的場所和需求來設計。考量到將來,在此次的春作當中,我的計畫原則是少量多品目、混植混種

我一共種了番茄三種、茄子兩種、四季豆、小黃瓜、南瓜、哈密瓜、絲瓜、苦瓜、芋頭兩種、落花生、秋葵、毛豆七種、青椒、辣椒、芝麻菜、芥末菜、空心菜、山麻(モロヘイヤ)、韓國萵苣、九條蔥、蝦夷蔥、韭菜、牛蒡、玉米、節瓜兩種、青紫蘇、三葉芹,羅勒,另外還有綠肥六種。蔬菜合計28品目38,盡可能的希望能將夏季蔬菜都了解個大概。

另外還將作物混種,實驗了許多的共榮作物,如經典的番茄&羅勒、瓜類&蔥,此外還將毛豆、落花生等和其他的作物們混種,另外也在小黃瓜棚和絲瓜棚的下面種了三葉芹和紫蘇(在陰影下葉子會軟化比較好吃)等等。

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失敗的例如節瓜的間距不夠寬,影響到了與他一起混植的落花生和蔥的生育;未考量到紫蘇初期生育緩慢,太慢播種,使得育苗期間變得很長而且不能和作物同時定植,作業變得非常繁瑣。

成功的如哈密瓜和蔥,鄰田的太田君也種了哈密瓜,但中途因つる割病(蔓割病)而損傷慘重,我的哈密瓜除了初期受到蚜蟲侵襲之外沒有其他病症,除了品種差異之外,也跟混植有關係吧。

在開始栽種之前,也作了田地的觀測與初步的土壤硬度、EC、PH調查。這片田呈現微微的傾斜,最低窪處排水不甚良好,所以在那種了芋頭;土壤的作土層平均只有41公分,因此在撒下牛蒡種子之前,必須去除粗大有機物並將畦作高。EC只有0.01~0.02,PH為6.2~6.5之間,養分不足但酸鹼度良好,適宜蔬菜種植。

檢土丈。測量作土層的厚度

像這樣,事前掌握田地的物理性與化學性,另外了解田地是天然地或是人工造成地、先前栽培了什麼樣的作物,對接下來的栽培會非常有幫助,是不能省略的重要基本步驟。通常由慣行轉作的田地會偏酸,如果能事先投入苦土石灰矯正酸鹼值,初期作物的生長將會完全不同。

另外,自然農法中,用草覆蓋地表,適度的保留雜草等,具有使土壤柔軟、保持水份、增加生物多樣性等作用,確保足夠的草也是很重要的。這片田地是當初在開墾大仁農場時,削除旁邊的山填平谷地的造成地,所以基本上都是缺乏有機質的心土,下過雨之後地表就變得硬梆梆。因此必須持續不斷的使用草來覆蓋、種植作物或綠肥,讓有機質增加,加速保水透氣性佳的團粒構造的形成

在日本,冬天萬物凋零,因此在栽培初始的三月,草的收集頗為困難,另外收集草搬運到田間往往需要花上半天一天,農忙期往往抽不出空,為了確保草的來源無虞,我在畦與畦的通路之間混種了五六種的綠肥,等生長到一定程度再割下來作為覆蓋材之用,另外定植初期的幼苗們怕強風,所以也在上風處種了黑麥、高粱等高大的綠肥作物來達到防風的效果

堆肥的用與不用

關於堆肥使用,在岡田茂吉師最初的論文當中,只鼓勵草、落葉等植物性堆肥的使用,但MOA則將動物性堆肥視為過渡性的手段,確認家畜費的來源沒問題的話,基本上是可以使用的。我們在第一年的時候有製作培養土的課程,作為養分補給的手段,另外也可另行製作ボカシ肥(半熟堆肥)。

 

參觀長野縣阿南農場的堆肥場

但是日本的農家往往一人或是家庭作業,堆肥的製作需要數次攪拌,非常耗時又耗力,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也有農家是傾向不使用堆肥

例如位於埼玉縣的自然農法農家須賀先生,就不使用任何的動物性堆肥,只有少量的草質堆肥,主要是將大豆等綠肥作物導入年間計畫中。而在高知縣創設了「有機學校 土佐自然墊」的山下一穗先生,則提出了「農田全面堆肥化」,將綠肥、雜草、EM廚餘堆肥(日本各市設置的大型的廚餘垃圾處理中心所生產製造的)等在土壤表層混合,配合種植綠肥、五月~九月間攪拌兩到三次的作法,省去製作堆肥的時間。

又如川口由一、福岡正信等人的理論中,也是主張創造一個師法自然、順應天地運轉的生態系;最近紅透半邊天,故事還被搬上大螢幕的木村爺爺,則是高度發達的心靈與萬物相通的自然栽培,都未使用堆肥。

至於我,因為測出來的EC值實在太低,不敢冒險,在三月時就散佈了落葉堆肥和牛糞堆肥與土壤混合,但也導致毛豆在結莢時蟲害情形非常明顯。

在計畫初始,我原本信誓旦旦地打算完全不使用動物性堆肥的,然而到了真正準備的階段,即使知道有奇蹟的蘋果、秀明農法、讀了再多「創造讓根部健全的環境、調和生態圈乃是首要之務」,只有一年而已萬一沒辦法收成那怎麼辦?的恐懼,對成果的執著,勝過了一切,臨陣拐彎,改了計畫。

芥末菜收穫中。
夏日野菜出貨:四葉胡瓜、櫛瓜、小番茄

在春作即將接近尾聲的現在,撇開許多技術上、知識上的不精熟所造成的失敗,以及因天氣等造成的意外,是否真的融會貫通了自然農法的精髓?是否真的能在自然之中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可想成是貫穿宇宙萬物的某種真理),當我這樣問自己時,不僅感到有點汗顏。

在耕種的過程中,了解作物、土壤、微生物、自然界之間就是一個和諧的八部音合唱,設法找出自己能與之共鳴的位置,這才是最大的課題吧

田地就是內心狀態的反射。為什麼木村爺爺的蘋果會這麼感動人心?所有的栽培技術都可以系統化的說明,但唯有心與自然的調和,是無法用言語向外人表述,也是無法被教導的。

永遠的保持謙虛

那麼在學校,學的是什麼呢?

前陣子才被教員的橫田先生這麼說:「我知道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想達成的目標,但在學校的這段期間,每一個細節、每一項技術與知識,都希望你能內化吸收,成為你的一部分。

農業是一條乍看不起眼,但是每年都充滿新鮮挑戰與未知的有趣道路。然而它也有很多一再重複的工作。例如裝填一千砵育苗用土、灑上五畦的紅蘿蔔種子、割除田地周圍繁茂的雜草…等,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綜觀全宇宙,所有的美是透過不停的重複與循環之中展現。對稱展開的雙子葉、小黃瓜的螺旋藤蔓、第一花房之後必然以三的倍數結果的番茄、總在八月傍晚發出淒清鳴叫的暮蟬、結成六角形的雪的結晶、繞著太陽公轉365又1/4天的地球、繞著銀河中心公轉2億2600萬年的太陽系…,經由一再的重複,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記得種子滑過手指的觸感、腐植質潮溼而柔軟的氣息、定植時微妙的深度與水量多寡、蔬果熟成時散發的明亮歡快迫不及待的信息…,有堅實的基礎,才能夠從心所欲的展開各種嘗試。

每天一步步向前邁進、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對蔬菜們保持著「對不起,我現在還沒辦法完全懂你們的心,但請給我一些時間了解,請讓我和你們一起加油」的謙虛態度,這是自然農法大學校第二年,最重要的心得。

明年,將有許多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分離與相遇,但是帶著這種精神的話,到哪都沒問題的,對吧?

作為夏日小結,慣例的學生販賣會

 系列閱讀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