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芮颱風過境,造成台灣東、南部農作養殖區淹水。即將收成的果農,趕忙搶收,祈禱落果不要太嚴重;陸地上的養殖漁戶,最擔心池水變質、魚蝦趁機逃亡;出海作業的漁民則早已停止出海數日,在家休息。
正逢產季的台東釋迦農友江弘業表示,颱風來勢洶洶,「能搶收的就盡量搶收,不能收的就套袋保護,」迎風面加裝固定設施,以免果樹凹折。同樣是收成前夕的文旦,斗六三小市集成員徐于婷訪查指出,許多斗六、花蓮農友都表示,搶收的文旦品質不佳,只能跟老天爺「賭一把」,祈禱颱風不會讓落果過多。
不同於小農急著搶收、套袋的心情,密集養殖的家禽業者,擔心的是雞場「停電」。彰化雞農姚量議表示,雞場內阿摩尼亞含量高、溫度高、空氣較差,必須長年開著通風系統,以免雞隻染病死亡。一旦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自家發電機」,避免斷電。
嘉義生態養殖戶邱經堯則擔心,豐沛雨量「破壞養殖池的生態平衡」,甚至讓魚蝦游出池外,他已經投入比平常更多的營養飼料,以免大水稀釋養分,讓魚蝦抵抗力下降。
討海維生的澎湖漁民李國安則指出,早在颱風來襲前兩天,「海水潮流就會變,漁產數量會銳減,出海也捕不到魚。」許多漁民為節省油錢,放棄與自然對抗,選擇不要出海。

小農市集價格平穩,未因颱風漲價
颱風影響農漁民生產節奏,一般市場菜價飆漲,各地小農市集價格卻維持平盤,不趁機哄抬價格。每週六下午開市,台北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一早便貼出告示,宣布「維持產銷互信,農產價格不變。」每週五、六開市的248農學市集,經理李建誠更直指,「菜價飆漲,只是有人趁亂賺取價差,」他表示,市集開張五年來,從未有颱風漲價的情形。
「對土地、小農友善的市集,平常的價格略高,就已經合理反映生產成本,維持買賣雙方良性循環,不需要利用颱風賺錢。」李建誠表示,農友若特定菜種蒙受農損,就會減少出貨,不會因為貨源減少就提高單價,「消費者平時願意尊重生產者、付出合理的價格購買農產,農友也會願意一同承擔天災風險。」
「而且一般慣行農法的葉菜,如果是突然面臨搶收,農藥多半尚未消退。而注重無毒、有機理念的市集,平日農藥殘留就少,颱風過後,當然也沒有問題。」李建誠笑稱,再怎麼精打細算的煮夫主婦,風雨過後「也可以來農民市集買菜,保證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