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雜糧產銷班成原鄉榮耀 不忘助弱勢

阿里山茶山村,在八八風災後成立雜糧產銷班,以有機栽培,活化部落廢耕地,種植鄒族原生香糯米、白薏仁、糯小米等,不僅成為八八風災重建典範,更在今年6千多個產銷班中脫穎而出,獲選農委會全國前30名優良產銷班。

茶山在八八風災時,聯外道路全斷,嚴重打擊賴以維生的觀光產業,但也因此讓族人看到腳下土地的珍貴。2010年成立雜糧產銷班,積極復育鄒族傳統作物,去年取得有機轉型期認證;今年自創品牌「茶山良食」,從受助者變成捐助者,推出「茶山良食2+1攜手送暖方案」,分送「茶山良食」產品,給450個弱勢家庭。

9882_10202149719208444_1656072607_n
茶山雜糧產銷班成員(攝影/汪文豪)

敬老專案 讓長老吃到記憶中的小米滋味

1235027_10202149807210644_288446214_n
攝影/汪文豪

「第一年小米收成時,一個那瑪夏鄉的婦,人急急忙忙跑來跟我們買,她說:『我奶奶看到小米會哭喔!』」茶山媳婦劉南英感動地說,小米是原住民傳統作物,但隨著稻米傳入、人口外流,小米文化也跟著消失,茶山村成立雜糧產銷班後,許多長輩看到熟悉的小米重回土地,個個都很感動。

今年7月小米收成,他們再度發起敬老專案,民眾買3千元產品,他們就捐300元,民眾也可直接捐3千元到敬老專款,他們會額外再捐助1千元,所得全用來購買小米、製作小米年糕,分送給鄒族弱勢家庭。

劉南英說,舉辦小米感恩分享會時,部落長老滔滔不絕地說,以前吃一頓小米餐非常辛苦,要先搗碎小米外殼、再蒸熟,之後才開始做年糕,小孩本來開心地圍在廚房,卻常常等到睡著,「結果隔天醒來,小米年糕已經被吃掉了!」

聽到部落長老,開心又滿足地分享年輕時對小米年糕的回憶,產銷班決定讓長老們,重溫舊夢,而且為了讓部落弱勢家庭也能吃到小米年糕,才發起敬老專案,初期以鄒族為主,若金額夠多,則會擴及服務鄰近原住民族。

風雨生信心 扶助倒伏小米

敬老計劃已醖釀一段時間,但產銷班班長安啟信說,去年種植改良過的台東8號小米,因為氣候不佳,整片田區都染病,收獲不到三成,一上市就賣光光。但另一片種原生種的小米田區卻沒事,今年茶山村產銷班全部都種原生種小米,收穫比去年多兩倍,農改場也找不出原因,只能開玩笑地推測,大概是水土不服吧。

今年5月連日豪雨,本來長得健康又漂亮的小米,一夕之間倒伏,但班員不放棄,細心扶起還有救的小米,用竹竿綁住固定,族人無奈但仍樂觀地說,那些倒伏不起的小米,是回歸大地繼續貢獻自己。

969143_545916428802785_938115542_n998357_545918562135905_1652306389_n
就算倒地也要採收結實飽滿的小米(圖片提供/茶山雜糧產銷班)

四年努力 入選全國前30名優良產銷班

從八八風災的模範部落,到入選全國前30名優良產銷班,安啟信將此榮譽歸功給族人,還直率地說:「我也不知道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注意我們。」他說,一開始嫌麻煩不想參加優良產銷班選拔,拗不過旁人鼓勵才報名,如今得獎,連一萬元獎金都還沒想好怎麼用,「我們只是想在自己的部落,找到可以做的事。」

目前產銷班約有15個班員,還成功吸引一名年輕人回到部落,但今年少了紅十字會每月定期的人事補助,必須等農作物收成後現金才夠週轉,產銷班不得不縮小耕作面積,只留下糯小米、紅糙米、白薏仁、香糯米等四種原生種作物。劉南英說,山區土地零碎,只能依靠人力,競爭力不如平地,班員一直在摸索市場需求,希望能有更多人支持原鄉良食。

72529_468090056585423_309182820_n541924_468089853252110_1008385520_n536903_468088506585578_1753511247_n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