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想吃披薩時,你會怎麼做?拿起電話,撥出號碼,三十分鐘內熱騰騰的披薩就可以送到家門口,但吃完披薩後,除了熱量,你還留下些什麼?臺北市螢橋國小推動食育課程,昨天五年級學生利用自己種植的香草,親手做美味香草披薩。
「平常我喜歡吃海鮮或總匯披薩,不過披薩上沒有肉,我想也一樣好吃。」學生牛天旭一邊揉著麵團,一邊解釋,這次披薩上沒有香噴噴的肉,卻有他們在校內「開心農場」種植的香草,一早他們先採收了奧勒岡、迷迭香和百里香,一些揉進麵團中,一些準備灑在擀平的麵皮上。
營養師李素珠耐心的引導學生,先為麵粉秤重、揉麵糰,然後擀餅皮,最後灑上自己喜愛的蔬食配料及香草。牛天旭試著揣摩李素珠所說「揉麵團就像搓衣服」的情境,他仔細的左右搓揉,希望揉出的麵皮有彈性、有咬勁,他害羞的:「其實我從來沒有親手洗過衣服,只能想像媽媽平常的動作。」
揉完麵團、蓋上濕布,靜靜等麵團「睡覺」的時間,李素珠趁機連結「慢食」及「食育」,解釋為何要地產第銷、吃減碳食物等觀念,她說:「當我們使用自己種的當季香草,減少運輸里程及碳排放,就是一種地產地銷,而且我們吃的食物,將對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
李素珠解釋,設計課程時,特別先規劃一個月的香草植栽,學生利用親手種植的香草製作披薩,連結起土地、農作、食物的關係,未來披薩對他們來說,不只是「速食」,也包含了他們辛苦付出、土地情感和成長的記憶。
至於沒有魚肉,只有香草、鳳梨片、番茄等新鮮食材的「香草披薩」是否能受到學生青睞呢?
看看香氣四溢的披薩出爐時,大家睜大眼睛瞧的模樣就知道了,顧不得披薩燙手,他們個個急著往嘴裡塞。學生陳俊昊決定回家和媽媽一起嘗試做更多口味的披薩,除了香草,也要試著多放點健康蔬果,曾和媽媽一起做鬆餅的許良羽,早是廚房小幫手,他說:「下次媽媽想做披薩時,也難不倒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