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在農夫市集的街道生活啟發

每到了週五,我都很期待星期六上午興大有機農夫市集開市。八點多到市集去,不少家已經販售完畢,剛好碰到溫家咖啡的溫邑章先生和淑芬,去年我曾帶學生去他們農場觀摩,受到溫家熱情招待,因此認識他們,他們招呼我到攤位後方的座椅坐下抬槓,另外一位是明道大學中文系的江江明助理教授,我原先以為她是來輔導,後才知道她從顧客變成市集好友,是因為她和高中美術教師的先生對於農業有熱情,因此曾到溫家去居住耕作兩個月,上次聊天聊得夠久,一直到十二點,因此還遇到了另外一個溫家咖啡的好友是另外一位明德女中的美術老師來拿訂的青菜,我也才從她們聊天內容中,再次感受到桌遊魅力,而靈機一動,設定關於食育的桌遊作為學生的作業題目。

市集中的桌遊,分享彼此生活

感謝江江明教授也跟我分享她到花東騎車拜訪不同原住民部落的感想:「到底我們誰有權利說,這塊土地是我的?這塊土地是你的?為何要爭著土地權?其實土地不是我們的,土地是土地的。」從釣魚台(我家附近的咖啡館也曾畫出「釣魚台是地球的」諷刺漫畫)的所有權紛爭(又是為了石油),文林苑乃至於大埔、最近的台南鐵路地下化徵收事件,讓社會充滿分裂,甚至再一次人命犧牲…..這些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而我不能眼睜睜看著這樣坐以待斃。

這次又遇到另一個國中美術老師阿堯和溫家談天,我又到攤位上坐著去聊天了,而這次溫先生說:「阿堯也是我們農場常客,因為他喜歡五十年前的台灣,哈哈!」每次跟他們聊天,我都能得到一些刺激思考,我下午重讀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一書,突然找到了許多我最近百思不解的答案。

淑芬說:「老師你一定沒有躺在草地上吧?你看起來不像那種會躺草地的人。」 「啊?」原來我在人家眼中是個moga(以前Wilkinson教授給我取的綽號,現代女性,但是我總覺得我不是那種都市女生,一直再抗拒那種好像只會消費的女生的標籤和現實生活方式、認同中掙扎。)「會啊,我以前常和大學同學躺在地上呢!對了,以前在美國念書時,美國人會把草地捲起來做成沙發喔!我有一次還躺在上面念書念到睡著呢!」

溫先生他們沒有去過美國,所以上次希望我能多分享美國的經驗。所以我分享了這一段糗事,其實還滿懷念以前,開學的儀式是播放露天電影院的那個生活,但是也有一些黑暗的部分,我上次跟溫先生和淑芬分享過。 起因是溫先生從政治閒聊後,問我知不知道為何法國普羅旺斯很少蚊子?緯度多高?我說可能跟中國東北差不多吧,他說對啊,所以那邊很少蚊子,因為半年蚊子都被凍死了,所以不能這樣類比,但是你要不要去過那麼冷的生活?我覺得臺灣很好,四季可以種的東西很多。

「不是我們自誇,台灣真的有不錯的地方吧!」

溫先生是很知識淵博的農夫,所以我很尊重他的看法。我聽了十分痛快,跟他分享,我以前住在波士頓,跟大興安嶺差不多(這是我跟我外婆解釋的方法)的地方,半年都在下雪,出門很冷很容易摔跤。而且經常有持槍搶劫和騷擾案件,以致於我六點以後就很少出門,或是要開車出門,生活得很不安心,只想趕快回臺灣。

「不是我們自誇臺灣好,而是其實真的有不錯的地方吧!」我點頭十分同意。阿堯老師問我哪裡人,我指著地上說,我是台中市南區人。有點「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味道,因為我到台北念書、工作、出國以後,我父母從南區搬到南屯區,我也和多數鄰居失去聯繫,經過幾年來,透過外甥念書,才在幼稚園老師中找回一位鄰居姊姊。

為什麼五十年前的台灣比較吸引人?難道是不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引進許多後來的土地政策和都市政策,因此破壞了都市生活?記得祝平一老師很懷念四十年前的台中,他說那時候坐著火車進城,還有許多農田的台中,像是個小鎮一樣的美好,現在「全毀了」。「說全毀了」有點誇張,但是我們要的是甚麼樣的台中?為什麼南區和中區、東區會衰敗?我想從記憶中搜尋線索,從歷史中找尋未來的答案,從日常生活和「婦人之見」中找尋答案。

譯者吳鄭重先生的譯本很好,他說「婦人之見」往往才是生活的真知灼見,因為從下而上,因為婦人最理解生活(跟主婦聯盟好合)。因為有生活的都市才是有活力的都市,平凡的活力才是最好,美國走了一大圈才走回老路,而平凡無比的台北和臺灣的其他城市,其實卻有西方嚮往的平常生活的能力。珍雅各的真知灼見說,我們不要汽車高速公路,需要能夠減少各種交通工具總數的交通政策,還要最大化各種交通工具的效率,我想這對於低碳城市也很有啟發。

他說其實也不需要地下化的捷運,方便的鐵路和免費公車交通網就已經足夠了。這點我的外籍生同學也有指出來,其實再加上電動折疊腳踏車就萬事俱足了。 好似張愛玲的調調,我們尋常人,其實要的就是尋常生活。因為有了孩子以後,經常會想起小時候自己快樂的童年,在今日的都市是否已經是一則神話?

我成長在興大旁的南門路五十九巷,雖然自己長大以後也不是特別傑出,但是能夠回來興大服務,經常回想起自己快樂的童年。 重讀珍雅各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我對每章節都有點想法想要加註,就準備一天一天慢慢寫,督促自己多寫囉!

一個好的低碳城市,應該要能夠讓各種年齡層的人和動植物都安全地在此享受街道生活。
一個好的低碳城市,應該要能夠讓各種年齡層的人和動植物都安全地在此享受街道生活。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