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深冬,市場的菜心常常見面了。
雖然菜心比較寒性,見著了筆直幼嫩的好菜心,還是忍不住買個兩枝回來慢慢處理。
處理菜心,就會想起一個母親說過的菜心往事…..
曾經有段時間她要作便當給叔叔吃,那時後叔叔從鄉下的農村來到大都市工作,依靠在兄嫂的照顧之下。她記得便當裡放了快炒涼拌的菜心,叔叔對於這個菜心讚不絕口,美味之外也非常的驚訝,原來都市裡的人吃這菜心,言下之意菜心是鄉下人鄙視的蔬菜,都市裡的人們卻這樣珍惜的吃著,也這樣處理得爽脆可口,因此一直要求著便當裡有這個涼拌的菜心。
菜心確實不是甚麼價貴的菜,但是大小人人愛。小時後味蕾的印象裡,也是列名在喜愛的菜色裡,可以一口接一口的一直吃下去,口味說是清爽,但是也很下飯啊。
處理菜心這件事,說起來是很舒服的。有時候看見一些婆婆媽媽會拉出小板凳,手拿著刀子就削起菜心,當成一種屋簷下的閒雜小工作,一邊聊著天,一邊把粗俗的菜心,削成一條碧玉光潔。菜心就是這樣子,變成好吃的模樣。
現在我也會在削菜心時,靜靜的欣賞這美麗的質地,在光線下沁出濕滑的外表;菜攤上也許有幫忙代工去皮醃漬的半成品,捲成一圈裝在塑膠袋裡,真像條青綠的小蛇。不過享受削皮或是撿菜的處理過程,是很療癒靜心的,因此不需要給自己購買這樣的便利及失去練習的機會。
練習削菜心,怎麼把菜心削得不浪費、絲絡也乾乾淨淨不扎口;或者削一根菜心也可以看到從外表到內裡的過程,這樣子的練習正好是提供下次買到好吃嫩菜心的見習機會。
削好的菜心,光溜溜的樣子。考慮入口的大小、醃漬後的厚薄程度跟口感,來下刀切塊。希望菜心優雅,就斜著切出俐落的樣子。喜歡菜心可愛,就橫切的一片片,讓大大小小的圓來構成。切畢,灑鹽、甩鹽、冰鎮出水,期望著菜心稍為醃漬,有點脆、有點軟、不能太鹹、也不能沒有足夠的鹹度。
蒜和醬油是好搭檔,一點油溫給蒜精神飽滿的綻放,再落菜心快炒翻兩下,落醬油,輕輕包裹每一片菜心,給點麻油也好去寒。炒過之後,這些菜心還不吃,等著涼些或者冰鎮過,所有的味道融為一致時,菜心就美味了。但願醬色不會沾染了美麗透潔的綠,裝在白瓷容器裡或是通透的玻璃碗都好,和白軟的熱米飯最搭配了。
我喜歡菜心的美,因此也享受這處理的過程。我知道母親說的這件事,其實是處理菜的事;把菜心好好做好吃來,就會讓人刮目相看了,可不是那鄙棄的菜心。
菜心通常是菜的根基,長成好吃的菜之前,生命的支柱,菜之心,碧玉之心。萵苣菜心也好、高麗菜心、青花椰菜心跟白花椰菜心,菜心們只要好好處理,細心的削去那粗繭的皮,就是可人的內裡。清甜的煮湯或是曬乾,趁鮮快炒,上桌也是一盤好菜;但就看那做菜人的心,是細膩惜物、穩定溫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