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種子一天天成長,不禁讓我想起自己是不是也跟大豆一起成長?」在咱糧學堂的期中發表會上,新北市柑園國中七年級學生彭筵融說,咱糧學堂讓他「接觸原本根本就不會想像到的東西,已經打破原本的上課模式了!」
咱糧學堂,是由喜願麵包坊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合作的校園種小麥計畫。今年邁入第三年,繼前兩年的「麥田見學」、「豆麥見學」之後,今年以「咱糧學堂」為號召,讓學生自己種小麥、大豆、芝麻、蕎麥,全台有近五十所國中小熱情響應這項國產雜糧復興運動。
「咱糧學堂」從九月開始在各校播種,預計明年二、三月陸續收成。全教總昨天(12/27)舉辦期中成果發表,透過學生的繪畫、作文與攝影作品,呈現他們種麥的精神果實。

小一學生種黑豆 歡喜得不得了
今年近五十所參加咱糧學堂的學校,舉辦期中作品徵選時,台中市五光國小一年甲班很踴躍,全班十四人,就有五件繪畫作品入選。
五光國小的「黑豆指導老師」李鳳緣說,為了讓小一學生對種大豆有興趣,她發給每個學生一人一個小花盆與五顆黑豆種子,讓學生覺得「這是我的喔」,就連畫黑豆時,也都望著自己種的那盆黑豆來構思畫面。
「小朋友不只需要課本、教室的學習,也需要真實情境的接觸,就算只是一個小花盆和黑豆,小朋友都喜歡的不得了!」李鳳環說。

我們的農場是真真實實的土地與作物
屏東縣四維國小今年首次參與計畫,一口氣種了芝麻、大豆、蕎麥等作物,不但學生反應熱烈,連校長也手癢下田種了玉米跟向日葵。
四維國小教師吳忠勳說,他帶過八屆的高年級學生,今年想透過咱糧學堂讓學生留下一些對土地、故鄉的記憶,「從九月開始種到現在,好多第一次的經驗,連我自己都覺得難以忘懷那些點滴了。」
第一次參加小農夫實作課程後的情景,被四維國小六年級的陳玟穎記錄下來:「我記得那天的午休時間,大家睡得最熟、最安靜,臉曬得紅通通的老師也是。」
四維國小六年級的郭子憶,則是對大豆印象深刻:「 大豆最讓我們驚訝了,原來它們就是萬丹鄉最有名的作物─毛豆,每天走路上學時在路邊常常看到的毛豆,我們現在居然也可以自己種呢!」
郭子憶也熱情洋溢地介紹他們的農場:「我們的農場,不是facebook的開心農場喔,而是真真實實的土地與作物,沒有肥料的幫忙,只有我們每天的關心與照顧…如果你們來,不可以偷拔喔!」

教育要多元 作物也要多元
在喜願麵包坊什麼都做的「總兼」施明煌,是 咱糧學堂的主要推手,他不但提供種子,也是各地參與咱糧學堂教師的重要後援。看到學生各式各樣的發表作品,他激昂的說:「台灣的教育要多元,作物也要多元。」
三年前全教總剛與喜願合作校園小麥計畫時,曾說「農友,對不起!我們來晚了」。如今歷經三年的推廣,撒下無數種子,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吳忠泰說:「三年來,我們撒的種子還是不夠多,但是我們會持續的在關心本土農業的趨勢中前進著,期待更多學校加入我們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