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咖啡豆

採訪/撰稿 陳佳珣。攝影/剪輯 陳志昌

編按:本文為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咖啡爺爺】之文字稿,影像將在 01/06(一) 22:00首播 ,01/11(六) 11:00重播 ,請大家記得收看。

─────────────────────────────────────────────────────────

酒精燈在虹吸式咖啡壺下燃燒,下層的水受熱,因壓力往玻璃管上層跑,七十幾歲的陳憲修,盯著時鐘,把咖啡粉倒入上層熱水中,手拿攪拌棒,輕柔按壓攪拌咖啡粉。一分鐘到!把酒精燈移開,拿起抹布包覆下層的玻璃壺降溫,上層的咖啡慢慢流回下層。坐在椅子上悠閒品嘗咖啡的陳憲修,手臂上還帶著務農的臂套,「老農民與咖啡」這畫面有點衝突感,卻又理所當然,因為修爺爺是鳳梨農民,也是咖啡農。

陳憲修住在嘉義民雄的三興村,緊鄰中正大學,傳承三代的舜泰柑仔店,現在由媳婦看店,柑仔店不只賣居民的日常生活物品,還有鄰居寄賣的筍乾,和自家生產的鳳梨,還有爺爺的咖啡豆。

問修爺爺為什麼種咖啡?他給了個簡單答案,「愛喝咖啡,自己種的喝了比較放心」。誰會為了喝咖啡而種咖啡?何況是一位七十幾歲的阿公。

愛喝咖啡的修爺爺

740-2-6

三興村屬於丘陵地,作物以鳳梨為主,爺爺種了一輩子鳳梨,六年前,栽進全新又陌生的咖啡領域,全靠自學加上摸索實驗,家裡咖啡相關書籍有五、六本,其中一、兩本是簡體字,他還特別寫了一張繁簡體對照表!報章雜誌上若有咖啡相關資訊,爺爺都會剪下來蒐集,還自己到台北上課。

修爺爺拿出幾張手寫小抄,裡頭記錄了咖啡種植資訊、還有煮咖啡、烘咖啡豆的技巧等,字體工整、筆跡娟秀,一開始還以為是女兒幫他寫的,得知是爺爺自己從書中摘要的筆記,讓人訝異他真的很用心與投入咖啡世界。爺爺說,做了筆記,要用一拿就有,不用再翻書。爺爺的字一如他的人,有條有理、一絲不苟,卻又平易近人。

爺爺的咖啡樹,從一開始二十幾棵,到現在有兩百多棵!而怎樣的環境最適合咖啡樹呢?咖啡喜愛半日照環境,第一代的二十幾棵咖啡樹,種在比較平緩的丘陵上,作為遮陰樹的香蕉長得雜亂,新種的遮陰樹檳榔還小,爺爺在咖啡樹上搭起黑網來保護它們。

咖啡樹不噴藥,施肥也用有機肥,爺爺說,自己喝的就算咖啡果實小一點也沒關係。大多數的咖啡種在坡地上,還有種在兩山山凹間,這裡果樹、咖啡樹、檳榔樹、香蕉還有不知名的樹混合種植,較高的山坡上一大叢竹子,爺爺說,那是要遮西曬的太陽,所以不砍掉。問爺爺有沒有試過哪個環境,種出來的咖啡品質最好,爺爺說,兩山山凹間的最好!

740-2-9

親手篩選烘焙,自製工具

咖啡是取其種子,成熟的果實紅通通的很美麗,但咖啡豆生產過程卻非常耗工,光是採豆子就要全部靠人力,爺爺和妻子得花很多時間。產量高的時候,兒子、孫女也會來幫忙。咖啡果實泡進水裡,成熟度不夠的會浮在水面,篩選掉就去了三分之一。

過去還沒買脫殼機,修爺爺是辛苦的一顆顆用手或用石頭碾壓,擠出豆仁,真的是粒粒皆辛苦!去皮的豆子表面有層黏液,必須浸泡一天一夜才能進行乾燥,爺爺親手為它們搭建溫室。

乾燥咖啡豆的溫室,是爺爺用透明塑膠波浪板和角鋼組成,造價低廉又能防雨,一盤盤咖啡正在做日光浴,鐵盤是爺爺用鐵片鎖上螺絲而成,還在中央與四個邊角打些小洞,讓水能排出。咖啡豆該曬多久,修爺爺可不是光靠經驗,豆子該乾燥到什麼程度,必須用機器測量才行。

740-2-3

修爺爺喜歡自己動手做,除了乾燥豆子的溫室,在篩選豆子時,用來鏟起咖啡豆的工具,也是用保特瓶切割而成,最令人驚豔的,是爺爺第一代自製的烘豆器具。用鋼杯焊上握把,上蓋是蚊香蓋,然後在瓦斯上邊搖動、邊加熱,從第一代自製的手搖式鋼杯式,到第二代小型機械式機器。現在因為子女的孝心,讓修爺爺擁有更專業的烘豆機,可以設定時間與溫度,能更精確掌控烘培溫度與時間。

烘豆子的功力,攸關咖啡煮出來的風味,修爺爺把咖啡豆烘培的深淺程度裝起來,還一一標示,作為烘豆子的參考。從咖啡種植、烘焙到最後煮咖啡的所有過程,問爺爺什麼最難,他說煮最困難,要煮好喝的咖啡,功夫要學久一點,他覺得自己技術不太好,還要學。

740-2-10

咖啡裡的生命寄託

740-2-7

修爺爺種了四十年鳳梨,他說咖啡是興趣,鳳梨才是正職,因為要靠它吃飯。二十年前,獨子陳文取返鄉傳承家業,兩代之間,對於鳳梨種植的理念與方式,曾有過衝突。陳文取舉例,爺爺覺得鳳梨要越大越好,重量重才能賣到好價錢,但他認為,要重視品質,客人才會回流,因此在鳳梨的栽培管理上產生衝突。

兒子的任性與堅持,父親不得不的妥協,事後回想起來,陳文取有滿心的歉意與不捨,因為在衝突期間,爺爺有點憂鬱,身體狀況也不太好,後來爺爺接觸咖啡之後,改變很大。陳文取覺得,咖啡已經是父親生活的重心與寄託,因此他與妻子、妹妹都很支持。

舜泰柑仔店是社區情感的交流站,在中正大學任教的管中祥,也在這裡買房,落地生根,成為三興村的一份子,柑仔店就成為他走進社區的第一站,因此結識了陳文取一家人,還跟修爺爺交流咖啡經,高齡七十幾歲的老人家,還不斷的學習咖啡知識,且樣樣物品自己做,讓他相當佩服,「阿公非常符合台灣實做的精神,很不一樣的生命特質。」

在管中祥帶領下,中正大學的學生們開始走進社區,連續五年他開了一門「草根行銷」課程,希望藉由實地走訪社區,讓學生對校園所在地的社區與土地,有更多認識。這批學生第一次來到修爺爺的咖啡園,上修爺爺的咖啡課,透過親手採咖啡豆,更能體會在地人如何在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

走進咖啡園只是課程的一部分,接下來,管中祥還會給學生上許多社區課,讓他們自己去接觸村民,了解村民,甚至在社區辦活動等。管中祥期望透過這堂課,讓學生了解,知識就是在地方、在土地,因此向鄉民學習很重要。

修爺爺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但是他的言行與態度,就是學生們的榜樣。如果有機會來到中正大學,不妨順道拜訪好客的咖啡爺爺一家人,修爺爺的用心,濃縮在一杯咖啡裡,品嘗起來格外有滋味。

740-2-11

我們的島【咖啡爺爺】
01/06(一) 22:00首播
01/11(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