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頻傳的年代,是危機也是契機。不少企業在尋找員工團膳的廠商時,不再只以吃粗飽、便宜為首選,也關注如何吃的安心,因此主打有機食材的團膳業者,恰恰成了食安危機下的新興需求。
主打高比例有機食材 小卿業績爆量
「用高比例的有機、認證食材,一直是我們的特點」,小卿安心團膳業者邵立中說,他們四年前剛創業時,以社區代客買菜、學校營養午餐為主要業務,去年一月轉型做企業員工團膳,發現企業員工午餐對有機食材的需求很大,但是主打有機的團膳業者並不多,「我們發現了一大片藍海市場!」
自從經營企業員工團膳後,小卿的公司規模持續擴張,從兩夫婦自己經營,到目前聘十位工作人員,從使用自家廚房到租用八十坪廠房作為中央廚房,每月營業額從十萬衝到現在的兩百萬。
目前小卿與四家企業合作,每日供應約一千五百位員工的午餐。有不少企業想找小卿提供員工團膳,但是負責人邵立中說:「我們現在人力真的吃不下這些新訂單,最快要到今年六月,才能接新的企業團膳了。」

自己不吃的食物,絕不能給客人吃!

小卿提供的企業員工團膳,從食材到料理一手包,員工不需費心思考「午餐要吃什麼?」只要到員工餐廳打菜,就能享受安心、健康的午餐。
「自己不吃的東西,絕不能給客人吃」,是小卿挑選食材的原則。以豆腐為例,邵立中認為批發市場的傳統板豆腐雖便宜,但是衛生堪憂,他形容「路人或摩托車經過,汙水會濺上去,天氣稍微熱一點,蒼蠅和小強會先你一步,幫你品嚐豆腐的滋味」,因此小卿使用非基改的盒裝豆腐,雖然價格比傳統板豆腐貴上兩、三倍,但是吃的安心。
邵立中說,他們提供的午餐食材都有一定品質,例如雲林「台全牧場」有產銷履歷的豬肉、「台灣原味」的部落有機蔬菜、義美的非基改盒裝豆腐、松之鄉的土雞皮蛋等。
雖然小卿提供的員工團膳價格比一般團膳業者稍高,但是邵立中認為,企業員工團膳用有機食材,讓企業員工吃的安心、有機農友有穩定銷售通路、團膳業者拿合理的利潤,「這其實是三贏的局面。」
(左)台全牧場的快樂豬、有機蔬菜,搭配小卿廚房烹調的獅子頭餐。(右) 紫米飯、有機蔬菜、醉雞、無毒豬肉、螞蟻上樹,雖然講求有機、清淡的口味,但是小卿也會在料理上做變化。
追求合理而非最大利潤 才能提供好食材

對經營者來說,用好食材之所以難,是因為不符合「尋找最低成本、追求最大利潤」的原則,但食品業者若不斷壓低成本,一定會出問題,反而讓公司失去信譽。因此小卿在成立之初,就以「尋找好食材、追求合理利潤」為目標,邵立中說:「 我們追求合理利潤、合理成本,因此能夠在現有的預算中追求最好的食材。」
在提供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時,雖然預算低,但是小卿在預算內尋找最好食材,也能讓學生吃到有機蔬菜、有生產履歷的豬肉、非基改豆腐。
從社區、學校到企業的食材採買,小卿都堅持追求合理而非最大利潤,也培養出在一定預算內找好食材的能力。邵立中自信的說:「我們的堅持,反而讓我們成了食安風暴下的受益者,客戶一家接一家自己上門來,正應了那句古老的台灣諺語:人在做,天在看!」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