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茄萣溼地上的黑面琵鷺數量來到歷史新高,不過高雄市府規劃的一項道路開發計畫,將在茄萣溼地上「劃一刀」,恐影響侯鳥的棲息地完整性。
茄萣溼地是黑面琵鷺在高雄的重要棲地
今天(2/6)下午,高雄市環保局將召開「 茄萣1-4道路開闢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第三次會議」,地球公民基金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茄萣鄉生態文化協會與高雄市野鳥學會等環保團體發出聲明,呼籲停止溼地開路工程,以開闢溼地外圍的道路為替代方案,讓侯鳥棲地與在地居民交通需求間取得雙贏。
位於高雄市茄萣區內的茄萣溼地,早年為鹽田,廢曬後逐漸轉為生態溼地,成了南台灣侯鳥過冬的主要棲地之一。每年有上萬隻侯鳥在此出沒,明星級保育物種黑面琵鷺也在其中。這兩年茄萣溼地的黑面琵鷺數量都在130隻以上,符合國際鳥盟「重要野鳥棲地」的標準。
今年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進行的黑面琵鷺普查結果顯示,全台1659隻黑琵,在區域數量上,高雄市為全台第三多,僅次於台南市、嘉義縣。高雄市的157隻黑皮,有145隻位於茄萣溼地,表示茄萣溼地已成為黑面琵鷺在高雄的重要棲地。

在溼地臉上劃一刀 有損台灣在國際保育界的信譽
高雄市府規劃的茄萣1-4道路,全長約九百公尺,造價一億,將從南北向劃過茄萣溼地。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質疑:「現在全球日趨重視溼地,不輕易開發、切割,道路開發勢必影響溼地的完整性,今天高雄市府這項計畫,就像在溼地臉上劃一刀,再用高超的美容手術縫合成一條綠色的疤痕,種漂亮的綠廊、圍籬,然後告訴世人這是兩全其美的做法,看看有多少人可以接受這樣的說法?」
林世忠也提到,去年六月國際鳥盟的九十週年紀念大會上,榮譽主席日本憲仁親王妃頒發「國際保育獎」給台灣,肯定台灣民間、公部門保育黑面琵鷺的貢獻,
「台灣才剛拿到黑面琵鷺保育的大獎,半年後就要在黑面琵鷺的棲息地上開馬路?這影響的不只是高雄,還是整個台灣在國際保育界的信譽。」
環評會議中,並未邀請鳥類生態專家參與評估
關於茄萣1-4道路的開發計畫,在先前的環評會議中,中華鳥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保團體質疑公部門並未就「開闢道路對黑面琵鷺的衝擊」做出評估,要求另外召開會議,邀請鳥類生態專家參與討論。
不過近日高雄市府針對茄萣溼地1-4道路的環境影響說明書中,並未呈現鳥類生態學家的意見。而在開闢1-4道路以外的三項替代方案評估中,高雄市府邀請十一位專家委員,其中水保技師一名、土木技師兩名、環工技師八名,也沒有邀請生態專家參與。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認為,高雄市府邀請的專家都非生態背景出身,「他們所做的替代方案評估,仍是以道路需求為主, 我們對規劃單位預設之立場和選擇表示遺憾。」

環團:沒有必要在溼地中央開新路
林昆海認為,茄萣溼地附近已有台17線濱海公路,而且根據公部門委託的調查顯示,台17線的交通行車狀況順暢,加上近年茄萣區人口逐年減少,用路需求並未擴張。
林昆海說:「 茄萣的未來發展是走向慢活的漁村體驗和生態觀光,讓遊客停留的時間延長,而不是快速的通過。開闢一條道路,換來一兩分鐘的快感與黑面琵鷺可能消失的不確定性,值得嗎?」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楊俊朗認為,開闢溼地外圍的道路為替代方案,可讓黑琵棲地與在地居民交通需求間取得雙贏,「目前規劃朝溼地中央剖開的1-4道路,將破壞黑面琵鷺的棲息地,不見得能解決所謂的交通需求,當地房產價格也不一定翻漲,真的沒有必要花一億開這條九百多公尺的道路。」

今天(2/6)下午,高雄市環保局召開「 茄萣1-4道路開闢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第三次會議」後,地球公民基金會發佈快訊,轉貼如下:
剛剛在高雄市環保局的【茄萣溼地1-4號道路】專案小組審查會議結論出爐,【本案對環境、生態有負面影響,但因專案小組成員並無環境、生態相關背景,逕送環評大會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27752930619290&set=a.152858528108735.31770.148513668543221&type=1&theater
『搶救茄萣濕地』聯署活動: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3072807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