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農青劉育昌的無農藥番茄 親情友情栽培

去年九月,劉育昌搭上南下列車,離開基隆和平島的老家,離開剛畢業的台大園藝研究所,落腳在高雄旗山,開始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種植無農藥番茄的農夫。

農業,回歸田間卡有感覺

1508585_815062085176230_1752617562_n
劉育昌的夢想是種出能讓人信賴的農產品。 提供/劉育昌

從小就愛花花草草的劉育昌,大學、研究所都讀園藝系,不過他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台灣的園藝教育讓我有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大部分都在課堂、實驗室進行,我覺得農業還是要回歸田間比較有感覺。」

在學校時,幾位老師、學長姊談有機農業,讓劉育昌印象深刻。李金龍、林宗賢、吳文希這幾位教授談有機農業,甚至拿畢業學長姊從農的農產品在課堂上展示,直說種出讓人信賴的農作物才是農業技術的核心精神。

「那些老師跟學長姊,為了種出讓人信賴的農產品而努力,在我眼中他們就是英雄,我希望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所以我畢業前就決定要從農!」劉育昌篤定地說。

得知劉育昌要從農的消息,他的研究所學姊吳伊婷既憂心又佩服。吳伊婷認為,園藝系所學所做,多半為灑農藥模式,這是台灣99%農田的慣用模式,也是多數農業老師畢生所學的精華,「要農業科系的學生從事無農藥栽培,其實是很掙扎的轉變。」

劉育昌決意從農後,與學長姊聯繫,在高雄種火龍果的學長江一蘆,為他在高雄旗山找了一塊一分多的地。於是去年下半年,劉育昌就在高雄租屋、租地,開始種番茄。

困難,想方設法一一克服

 

1901263_815063775176061_1864342670_n
劉育昌種的小蕃茄(圖片提供/劉育昌)

實際從農後,身體筋骨的勞累、友善耕作技術的瓶頸等預期中的困難一一朝劉育昌撲來。種番茄很耗工,定植時要長時間蹲姿,栽種一株株小苗,此等勞動強度讓初次從農的劉育昌得了腳底筋膜炎,腳一採地就痛,但是他慢慢習慣。

在肥料部份,劉育昌考量到有機肥的肥份少,價格又偏高,因此他現階段交替使用有機肥與化肥,補充番茄不夠的養分。至於堅持無農藥栽培的過程,則讓他盡苦頭,「病蟲害太讓人心驚膽跳了」。番茄最怕青枯病,一般解決方法就是用農藥,但他選擇無農藥栽培,「雖然有做補救措施,但也只能看著得病的番茄死在青枯病手上」。

至於經費,也讓劉育昌頭疼,「老實講經濟壓力蠻大的,我都二十七歲了,希望不給家裡太多負擔。」一般番茄種植採用網室或溫室,但光是網室的支架,若要用在劉育昌那一分二的農地上,至少要二十萬起跳,因此他自製「番茄爬爬網」、「防鳥來吃網」兩層網子,找朋友、家人幫忙搭設,結果只花兩萬,也達到不錯的效果。

面對體力勞動、友善耕作技術等困難,年輕力壯、科班出身的劉育昌很有信心能一一克服。不過面對家人的質疑,劉育昌就沒那麼有把握了。

理想,全家族總動員齊支持

家人起初非常擔心,認為從農收入不穩定,不過劉育昌沒有說太多,以實際從農的行動來做回應。這半年來,家人看劉育昌如此堅持,也沒多說什麼,他父母在基隆開的小超商,開始進他的番茄來賣,他的家族長輩同輩紛紛在各自上班的公司鼓吹同事團購他的番茄,親戚也不時到他的農地探班。

劉育昌的哥哥在南科當工程師,假日時到他的農地幫忙搭架子,「我跟哥哥只差一歲,小時候常吵架,長大後才開始比較像兄弟,我從農後他不但支持我,還身體力行來幫我。」

劉育昌的哥哥說:「我這農學院出身的弟弟,投入有機農夫的志業,無外乎想讓大家吃的健康,也許第一期的作物不是最甜美,但絕對最沒負擔。曾幾何時你敢摘下番茄便往口裡塞,但今天我享受到這只有在電視上才會出現的情節。希望各位親朋好友支持,讓我弟能繼續往理想邁進。」

 

1797470_815063035176135_1454120728_n
穿綠色衣服的男子是劉育昌的哥哥,他身體力行支持弟弟的農夫夢,利用假日到弟弟的農田幫忙。 提供/劉育昌

夢想,和前輩一同為有機農業島努力

從現在到三月中,劉育昌的無農藥番茄陸續收成,他種的橙蜜香、紅新娘這兩種品種,預計產量一千斤,他的賣法是「一箱五斤含運費七百元」。記者問到定價方式,他笑說:「現在市面上的番茄一斤從五十塊到兩百塊都有,把高價低價加起來除以二,就是我的定價了。」

關於未來,劉育昌篤定地說:「許多老師、學長姊為有機農業而努力,我希望可以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和他們一樣努力走下去,我相信以台灣的農業技術,未來一定有一天能把所有農業變成有機。」

(劉育昌的番茄專線:0921840523,james80261132000@gmail.com)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