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自古以來就有食茶的習慣,舉凡茶粥、茶泡飯等,泡茶更是人們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距離千年古都奈良市中心不到四十分鐘的車程,倚著名張川畔,是岩田先生的故鄉:月ヶ瀬,這裡是知名的大和茶產區,茶園分布在群山起伏的山丘上,11年前岩田先生繼承父親的茶園,回到故鄉投入有機茶的栽種,岩田先生的茶園有六名夥伴,在精簡的人力下,管理了25片茶園,同時研究開發各類產品,主要有日式煎茶、綠茶、紅茶等茶品,其中又以紅茶為主打,他種植的有機茶行銷到全日本,有許多知名獨立咖啡館都指名使用岩田先生的紅茶。

收入多元,分散風險
岩田在茶園間穿梭著,拿著一把茶樹下面的土壤介紹,一邊聞著土讓的氣味,這些土都是種植椎茸的段木,經過腐化後的腐質土。回鄉多年的岩田先生,不斷投入研究開發,在一處實驗茶園內,種植了多種茶樹,藉此發展出在地、多元的生態農法。岩田先生的農法在不同季節,輪替種植段木香菇與茶葉,維持著巧妙的物質循環。種完椎茸後的木頭,經過自然腐化6~8年,即成為營養滿分的有機土,這些木頭是由鄰近山林疏伐而來,不僅融入了里山山林管理的概念又維持農場多元的經濟收入。而土中含有茶樹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與微生物,幾乎不需要施加多餘的肥料,厚厚的一層有機土,也抑制了雜草的生長,可以看到,雜草的數量不多,不像一般有機茶園需要耗費許多人力清除雜草。為了防止病蟲害,茶樹的種類上也採取多品種混種,以降低病蟲害損失,此外,這樣的栽種方式,在茶園的人力調度上也有好處,由於各茶樹的生長季差異,茶葉採收的時間錯開,讓岩田先生的茶園在精簡的人力之下還可以持續運作。



茶的生態博物館
月ヶ瀬地區有許多的生物棲息著,透過環境生態有善的農法與生物共生,里山概念在此處實踐。小時候在名張川中戲水的記憶,是岩田先生對這塊土地的關懷,結合「茶生態博物館」的概念,除了繪製了綠地圖外,地圖上也標示了每一片茶園的名稱與茶種,當然包括出產的茶品,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到各種生物,如山豬、野鹿等,與茶園和諧的共存關係,萎凋香、日式煎茶、綠茶、番茶、紅茶等茶品,供應愛喝茶的日本民眾ㄧ種道德經濟的新選擇,只要有心,ㄧ片小小的茶園也可以是實踐環境共生經濟的舞台。


*月ヶ瀬健康茶園網站 : http://www.tuki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