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浩讀中興農藝系時,曾經在台灣的有機農場打工換宿,也透過WWOOF(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平台到德國的有機農場打工,在勞動中體驗農場生活。大學畢業後,他加入生態農耕自然飲食推廣協會,與五位夥伴共同策劃了台灣的「青年回鄉有機學農推動計劃」,安排系列有機農業課程、參訪行程,為年輕學子提供認識有機農業的平台。
為有機農場與年輕人搭起交流平台

「青年回鄉有機學農推動計劃」,以大學生、研究生為招募對象,提供兩階段課程,第一階段是兩天一夜的課程,在農場學習有機農業的發展、生產技術等基本知識,並搭配實作活動,第二階段也是兩天一夜的行程,參訪五間有機農場。
李承浩說,台灣農村需要新血,但是面臨了農村人口外流、老化的情況,若以農保人數來看,近二十年農保人數從一百六十五萬多人下降到一百四十五萬人,也就是說從農人口下降了十二%。
對有機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若缺少實作經驗也很難有更多的體悟與認識。因此「青年有機學農計畫」打算建立平台,讓有機農場與年輕人有更多互動機會。
在農場中勞動、學習與生活

生態農耕自然飲食推廣協會理事長賴昭慧認為,近幾年有許多年輕人關注土地、農業議題,但是不一定有機會深入了解有機農業,即使是農業相關科系的學生,也不一定熟悉有機農業,因為農學院教導的是農業相關知識,以及如何使用農藥,同時也普遍缺乏實際務農經驗,「透過我們的青年有機學農計畫,年輕人可以走入農場,參與農友的生活與工作,在實作中學習。」
三月二四日起連續三天,生態農耕自然飲食推廣協會將在台灣大學、中興大學、交通大學舉辦計畫說明會,並邀請有機農友分享經驗。例如台大場邀請的林榮宗,二十年前在台中市石岡區買了一片小山,種植蔬菜,不用農藥、除草劑,同時也大量種植樹木,做生態復育。
中興大學場的講者則是從事有機農業十多年的謝美麗,她主要種芭樂,因為不斷研究、嘗試生產技術而獲得神農獎。常有國外志工到謝美麗的農場打工換宿。
感受有機農友對土地的情感
賴昭慧說,青年有機學農計畫的培訓、實作課程,一定會讓學員有豐富的體驗,「其實農夫不一定弱勢,每位走有機的農夫都有不同的故事,有自己的理念與種植方法,但共同的是對土地的情感。」
青年有機學農計畫接受農糧署補助,去年底首次舉辦,今年預計舉辦四梯次,每梯次預計招收三十名學員。「青年回鄉有機學農推動計劃」的專案負責人李承浩說,他與他的工作伙伴們共同懷抱有機農業夢,想以培訓課程做為平台,把這樣的夢想分享給更多年輕人,一起來做台灣的有機農業大夢。
「青年回鄉有機學農推動計劃」,近日起開放報名,有興趣的年輕朋友可參考他們的臉書粉絲頁(http://ppt.cc/tf0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