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在3/22星期六春分節氣時,利用農夫用心種植的有機蔬果拼成一幅美麗的台灣有機蔬果地圖,這是多美麗豐盛的台灣啊!
市集的有機農夫來自台灣北、中、南各地,他們本著愛自然、愛大地用不同的有機農法種出多樣化且不同品種的蔬果,讓支持朋友們可以享用到新鮮健康且多樣化的在地好食材。
早期的台灣以農立國,我們是吃台灣農民種植的稻米養大的,農業是每一個國家的根本,「民以食為天」、「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顯示「食」對人民的重要性。糧食自給率是衡量糧食安全的指標之一,自給率愈高代表糧食安全程度愈高。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那麼是不是等於我們主動把我們的經濟命脈放在別人手中,讓別人可以肆無忌憚地操控我們。
台大農經系教授林國慶指出,相較於日本糧食自給率41%、韓國45%、英國70%,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法國都超過100%。他認為,我國的糧食自給率相較先進國家,處於「絕對低的狀態」。
先進國家都知道自己國家的糧食要足夠,有多的餘糧還可以拿來賣,反觀我們,原本以農立國的台灣,從民國五十年的糧食自給率超過100%到民國七十年的53.8%,逐漸下降到32%,2012年,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是32.1%,曾幾何時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已經低到不行!
到底什麼是糧食自給率?糧食自給率(英語:Food self-sufficiency ratio)指國內消費的糧食中,由國內自行生產供應的比例。糧食自給率兩種計算方式,一個以價格為權數,一個是以熱量為權數[2]。
我們需要思考糧食安全是永久性的問題,要為下一代子孫思考,未來他們可以吃什麼?如果我們都大量的仰賴進口,那麼有一天全世界發生糧食危機,當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時那怎麼辦?到那個時候還有多少乾淨的土地可以耕種?還有多少農夫有體力工作?我們的下一代知道如何種田嗎?到那時候還來得及嗎?
“身土不二”,我們應該回歸到根本,自己吃自己土地種出來的糧食,這不只是在愛自己土地的行為,更是建立國民健康飲食的關鍵之一,在古代,當人們離鄉背井到了陌生的地方水土不服時,吃當地的蔬果,就能夠讓身體適應當地的環境,大自然會讓適合當地的作物,按照節令生長出來,餵養人們和萬物,當土地生病,人也會跟著生病,我們要學習人和自然必須要共生才能共存。
糧食不是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而是大地之母給予人類的恩賜,不應該變成資本主義追求最低成本最高利潤的商業利益為出發點,讓農夫用辛勤的汗水種植出來的作物,僅能糊口,農民為求生存只得採用農藥化肥,最後土地、農民、消費者全都生病。有機肥料需要時間發酵分解,但是它的效用是長久的、自然的,但因為資本主義剝削農夫,農夫為了生存只好使用化學肥料,它具有乾淨好處理、無臭無味、容易施用、效果神速,配合農藥、生長激素、抗生素、除草劑等施用,很快成為農產品量化生產的利器,但這傷害了土地,破壞了地球環境的生態平衡,也傷害了所有人的健康,更是禍延子孫。
俗話說:「病從口入」,英文有一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食物造就一個人,如果我們吃的都是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加工食品,可想而知我們擁有的就是不健康的身體,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擁有的都是不健康的身體,那麼,我們的國力會強盛嗎?
台大農藝學系郭華仁教授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場革命,而且是一場『草根的革命』,即有別於過去由農業資本主義所主導的綠色革命與基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