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暗時,立法院出代誌,震撼全台灣。隔天,和許多台灣民眾一樣,家住南投埔里、經營小農銷售平台「回香菜鋪子」的沈茗瑋趕到了立法院現場,想著能否幫忙做點什麼。來回南投、台北幾趟後,沈茗瑋不北上了,他用另一種方式守護這片土地,在群眾募款平台flvingV上發起「台灣良食地圖出版計畫」的募款項目。
拜訪一百位在地小農 完成一份食材採買地圖

台灣良食地圖的出版計畫,打算走訪台灣各地,拜訪一百位小農。沈茗瑋解釋,「就像是買菜的地圖,介紹台灣各地從事友善土地耕作的小農,消費者可以到當地的農夫市集,或者直接向農夫買菜。」
在拜訪對象的選擇上,沈茗瑋的原則是,短期葉菜耕作面積小於5分以下、根莖瓜果耕作面積小於1甲以下,使用自然農法或有機農法耕作,以種植多樣性蔬果的農場為主。另外,若農場已經有穩定合作的通路商,也不在這本書的撰寫範圍內。
「目前農委會的補助,例如小地主大佃農、農業經營專區、吉時從農等計畫,多半限定持有一甲農地以上的農友才能申請。」沈茗瑋認為,這對有心從農的青年是不小的門檻,加上一些銷售安心食材的知名品牌、通路,需要生產者穩定、大量供貨,也不是一般小農能夠負擔的。

消費者支持 促成更多在地小農有穩定收入

沈茗瑋說,一般消費者有心想找在地、安心的食材,也不一定有管道接觸這些小農。因此他將《台灣良食地圖》設定為工具書,讓消費者能按圖索驥,就近尋找在地的優質小農。
目前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約33%,有許多糧食從國外進口,國內許多農作物也以外銷為主。沈茗瑋認為台灣的糧食內需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加上消費者對在地、安心食材的需求日漸提高,「只要更多消費者支持小農,就算一個小農經營兩三分地,好好耕作,也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收入。」
沈茗瑋舉例說,若一個家庭一週花五百元訂一箱宅配作物,一個月付兩千塊,只要有十個家庭,這位農友一個月能賺兩萬塊,有二十戶家庭響應,農友就有四萬塊收入。若再加上到農民市集擺攤,農友一個月的收入就能有四、五萬。
一邊寫書 一邊辦桌
《台灣良食地圖》的企劃構想,來自於沈茗瑋這幾年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經驗累積。他從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碩士班畢業後,從事過補教業,也在主婦聯盟合作社工作過,兩年前他決定回鄉從農,創立「回香菜鋪子」,經營蔬菜宅配、擺市集、生產者旅行與網路行銷,在這過程中他發現,消費者能夠安心選擇食材的最好方法,就是與生產者有實際接觸,建立信任關係後,才會實際支持農友。
沈茗瑋預計花一年完成《台灣良食地圖》,他規劃每當完成一區的小農拜訪行程後,就在當地的農夫市集或農家舉辦「辦桌相見歡」活動,邀請當地的消費者來參加,辦桌的食材全部由農友提供。他曾在南投舉辦過十多場「辦桌相見歡」,邀請消費者與生產者在餐桌、田間互動,「消費者的反應都很熱烈,吃完辦桌後多半會向農友採買,其實這也不是農民的料理手藝多精湛,而是只要食材新鮮,就能吃出食物的好滋味。」

記錄田間故事 尋訪農民達人
「田間有太多動人的故事,我希望書寫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能夠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互動平台。」三十歲的沈茗瑋,希望花一年的時間,向群眾募集二十萬預算( http://www.flyingv.cc/project/2349),拜訪全台各地小農,完成一本促成消費者與在地小農有更多交流的《台灣良食地圖》。
以書寫支持在地小農,是沈茗瑋守護這片土地的方式,他說:「現在我只想著要怎麼讓埋首土地的達人出頭,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農民達人。」
沈先生您好,對於您的計畫很有興趣,請問要如何跟您連絡?
去年我設計的”竹山靈德城隍廟志”去年得到”全國志書類第一名”,我免費提供為這本書設計。
方便加一下FB嗎?!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313211063
謝謝~
沈先生好,我是以友善土地的精神栽種金銀花的農戶,一直苦無推廣平台,希望能借助沈先生的力量將這健康產品推廣給有需求的國民,感恩
歡迎跟我連絡~
0937-899464
台灣良食地圖FB
https://www.facebook.com/localgre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