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人師徒 共同深耕有機農業

近年食安問題頻傳,消費者對有機、安心食材的需求逐漸提高。有心投身有機農業生產的人不少,但是當遭遇到生產技術、土地、銷售、管理等挑戰時,堅持下去或放棄離開的差別往往在於,有沒有師父在技術、精神上的奧援。

師父吳文岳:不怕犯錯,只怕一再犯同樣的錯

1506065_847858215229950_1099071598_n
在新竹湖口種植有機蔬菜的吳文岳(攝影/楊鎮宇)

十六歲就出社會工作的林聖智,從事豬隻內臟批發工作二十多年。前幾年他開始覺得內臟這類高膽固醇的食材,對人體不太健康,開始思考轉換跑道,一開始他規劃在老家的休耕地上種樹苗,還去農民學院報名「園藝入門」、「農藝入門」等課程。農民學院的課堂,除了理論知識,也邀請有經驗的農友作為講師,在湖口從事有機蔬菜的吳文岳便是其中一位。

吳文岳耕作有機蔬菜十一年,技術、通路都很有經驗,曾獲得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的「岡田茂吉獎」,目前擔任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農民自治會主席。他雖然半路出家,從化學纖維工廠課長一職退休後,才投身有機農業,但是他在生產技術上著墨甚深,農場規模兩分多,產量穩定,平均每個月的有機蔬菜產量在4000-5000斤左右。

以小規模、高產值的方式,吳文岳打造出消費者認同、生產者也能有穩定收入的有機農業模式,讓初入農業領域的林聖智非常欽佩,因此決定從桃園蘆竹到新竹湖口拜師學藝,一趟車程約四十分鐘,他日日往返,只為了能在師父吳文岳的農場學習。

「我現在收了六個徒弟,個個學成後都發展的不錯,讓有機農業的領域更壯大。」吳文岳說,不只是林聖智願意每天開四十分鐘的車來學,還曾有一對夫婦來他農場參觀,太太原先反對先生從事有機農業,認為做不起來,可是看了他的農場後,轉而支持先生的決定。

有機農業的難度的確比慣行農業高,但是吳文岳以「不怕犯錯,只怕一再犯同樣的錯」的精神,逐步發展出一套做有機蔬菜的SOP。吳文岳說,他的徒弟就是跟著他一起做,從育苗、打田、種菜、澆水、採收等環節都要走過一輪,才能了解細節、掌握眉角。

工廠出身的吳文岳,經營菜園非常重視品管、SOP跟現場管理,例如溫室的網子破了就要補、為了每週都能採收,要先做好計畫生產、為了方便採收,比較早收成的葉菜要種在溫室門邊等等環節,吳文岳都會一一向徒弟說明。

10154515_847861005229671_1514473743_n10150630_847860351896403_127625096_n

吳文岳的栽培記錄、生產計劃表非常縝密、仔細。 拍攝/楊鎮宇

 徒弟林聖智:有機農業,有點難,又不會太難

10151149_847861748562930_309144731_n
林聖智與太太一起經營農場。 拍攝/楊鎮宇

林聖智在吳文岳的農場半年多,學習一整套有機蔬菜的工作流程。去年他開始經營自己的農場,耕作面積和師父吳文岳一樣,都是兩分多。林聖智說,很感謝師父吳文岳帶著他做,「如果我在一個農場待一兩個月,或者是在很多個農場見習,都沒法深入掌握務農的大流程、小環節。」

最近林聖智擴充耕作面積到七分多,同時農場卻遭遇蚜蟲肆虐,葉菜賣相不佳,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讓他非常苦惱。林聖智說,老經驗的師父處理病蟲害都是「早期發現、早期防堵」,可是他這次發現時已經太晚。

面對徒弟的苦惱,師父吳文岳倒是挺樂觀看待,「每種菜的個性都不同,蟲蟲也一樣,我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狀況,損失好多菜。不要怕犯錯,趕緊調整、找方法就好。」

除了病蟲害,產量與銷售也讓林聖智花費不少心力。他說:「一開始擔心種不出來,後來煩惱賣不出去,接著又苦惱產能不夠,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難關。但是有師父帶領過,等到我自己真正下田做的時候,心態會比較平衡,知道總是會找到方法克服的。」

林聖智說,他剛開始從事有機農業,覺得很樂觀、美好,等到實際遭遇困難,才發現自己太低估農業了,現在他覺得:「從事有機農業,有點難又不會太難,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的心態,不過有一點很篤定,我敢大聲說,我走有機蔬菜這條路,對消費者負責,對自己負責。」

1006104_847859478563157_1609845125_n
吳文岳種的有機蔬菜,很重視各個細節,一遇到問題就想辦法改善,不犯同樣的錯誤。 拍攝/楊鎮宇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