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部淺海、剩八十隻的白海豚,終於有「法」保護了。農委會林務局今天(4/21) 日核定「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規劃案,從苗栗縣龍鳳港到嘉義縣外傘頂洲燈塔,總面積76300公頃,待六月正式公告後,將是台灣首座海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中華白海豚只剩八十隻 屬於極度瀕危族群
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包括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西邊界線依照白海豚的活動範圍分為四區,分別訂為距離海岸線一到三浬線,東邊界線則依照海岸線外推五十公尺,總面積76300公頃。
白海豚又稱為媽祖魚、白海豬,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水深三十公尺內的淺海。近年受到違法漁業、水下噪音、污水、棲地破壞等威脅,族群數量大約只有八十隻上下。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評定台灣白海豚族群為極度瀕臨滅絕的族群。
二○○四年,國際專家來台,參與第一屆白海豚保育國際工作坊。二○○六年,台灣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彰化環盟、雲林鳥會等團體組成「媽祖魚保育聯盟」,成功促成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台灣白海豚列為極度瀕危等級的族群。
二○一一年,政府宣布停止國光石化案,暫時減緩白海豚的棲息範圍受破壞。不過環保團體仍認為,政府停止國光石化,只是減緩台灣白海豚消失的速度,長久來看,白海豚仍是走在滅絕的不歸路上。
白海豚保育十年來進展有限 如今稍有進展

今天早上,保育團體、學者與立委召開記者會,指出從二○○四年第一屆白海豚保育國際工作坊至今十年,雖然政府一再強調保育白海豚的重要,但也僅止於編列預算做研究,「 至今仍然不見政府有積極保育政策,連最基本的、並不影響現有開發利用行為的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至今遲未公布。」
四月二十二日是國際地球日,也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彰化環盟、媽祖魚保育聯盟等環保團體在國際地球日前一天召開記者會,批評近十年來的白海豚保育政策毫無進展,沒有公布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 沒有海洋保育專責機關。
不過就在今天早上記者會召開後不久,農委會林務局中午就發佈消息,核定「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規劃案。
對於林務局公布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保育團體與學者都表示肯定。媽祖魚保育聯盟認為:「公布白海豚的棲息環境,是個進步的象徵,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期待。」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則認為,白海豚保育牽涉到跨部會、多層級的公部門協調,「林務局居中協商多年,願意在今天,也就是世界地球日前一天公告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是很大的進展。」
陳昭倫也說,公告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後,只是第一個步驟,接著第二個步驟則需要根據實質保育措施,劃分野生動物保護區。
有健康的海洋 才有白海豚與可永續發展的漁業
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劃定後,對於既有漁業利用的影響不大。林務局表示,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內的既有漁業利用行為,除了未滿五十噸拖網漁船不得在距岸三浬內作業等既有限制外,其餘漁業利用行為都可持續作業。
陳昭倫也認為,白海豚棲息環境公告後,對漁民沒有明顯影響,「除非他故意去抓白海豚」。他也指出,之後台灣西海樣重要的開發案,都需要進入環評,透過監督維持自然生態的品質,也有助於永續漁業的發展。

保育團體主張,只有「健康的海洋,才有健康的白海豚與人們」。有健康的海洋,才有白海豚以及永續的漁業。今年四月二十八日到五月二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媽祖魚保育聯盟將舉辦「漁業資源永續暨台灣白海豚保育十年回顧研討會」(http://biodiv.sinica.edu.tw/ETS_Sousa/index.html),邀請產官學界共同討論白海豚保育與發展永續漁業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