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會隱身、登記制未落實,10年沈痾難解
農政單位的算盤是,以外銷、促銷,消化國內過量蒜頭,期待一兩個月後價格回穩,不過翻開農業統計年報,可以發現這樣的做法治標不治本,2011年台灣蒜頭產量高達6萬4千公噸,蒜價也跌到10多元,當時解決手法和今天如出一轍,同樣鼓勵外銷、促銷、加工。
再往前追溯,農委會台南區農改場早在2000年,就撰寫專文「大蒜之產銷結構調整」,文中指出,大蒜價格起落劇烈,價好隔年栽種面積就增加,曾出現產地收購價每公斤4.7元(每台斤2.82元),以及170.7元(每台斤102.5元)極端價格,建議農政單位徹底落實登記制度、成立產銷班共同經營行銷等。經過15年,農民性格沒轉變,農政單位仍只在後頭救火。
對此,雲林縣府也有話要說。縣府員工表示,每年預估面積將過量,都會在網路、電視打出跑馬燈,請各鄉鎮農事小組長向農民宣導不要再種,「但農民根本不聽」,原先制度只有老實登記的農民,日後才有農損補助,但只要一談到補助,民代就施壓,所有人通通有獎,部分農民抱著「不管怎樣,反正政府都會出手」的心情,價好就種。
產銷方面,由於關鍵角色「農會」的隱身,使得農民長期只能任憑盤商宰割。莿桐農會總幹事張鈺萱表示,蒜頭和其他蔬菜不同,很少進到拍賣市場,大多由五六家在地盤商掌控。雲林縣土庫農會不諱言,由於農會自負盈虧,「賠錢對理事會無法交代」,之前收過一次賠錢,除非中央撥預算委託收購,否則不會主動收。
推契作、拍賣市場,莿桐農會找新出路

蒜價一時難解,但難道真的只能任憑盤商擺佈嗎?許多人不這麼想。民間團體「好人會館」開辦「蒜頭銀行」,以一斤25元價格向農民收購,50元賣出,邀請民眾存進500、1000元,每月提領蒜頭。
好人會館發起人黃榮墩表示,藉著銀行,農民有錢可以週轉,知道買主在哪裡,不再急於拋售,價格就會漸漸回穩,一旦產地價回到30元就不再收購,消費者慢慢提領,若蒜價回升還是能以50元價格購買,雙方都得利。
蒜頭銀行25元差價,主要支出運費、損耗及部分人事費,黃榮墩說,一般產銷方式,從產地到市場價格大約差3倍,一斤50和外面市場沒差多少,但直接和農民買更能直接回饋給農民。
不過蒜頭銀行仍未能從源頭解決問題,張鈺萱認為,根本之道在於計劃生產、建立契作關係。2007年張鈺萱就任莿桐農會總幹事後,以優於盤商價格收購蒜頭,分級包裝設計蒜頭禮盒,推出蒜頭醋、蒜頭精、蒜醬等伴手禮,標榜無農藥殘留,成功打響莿桐蒜頭名號,每年5月1日開始預購,現在已經接了大筆中秋節訂單,天天忙到手軟。
莿桐農會之前曾一度向農民契作,但農民只要價格好就交給盤商,無法和農會建立穩定關係,因此目前暫時先跟著當期價格收購,但只要品質好、通過農會農藥檢驗,他們也不手軟,今年就出了比盤商高兩倍以上價格。
張鈺萱坦言,行銷蒜頭吃力不討好,但農會本就該為農民著想,今年還打算建立運銷拍賣市場,仿照蔬果公開喊價,希望能打破盤商壟斷,反應市場機制;但她認為,若要從根本解決產銷問題,最佳辦法是推動契作,建立莿桐品牌行銷網絡,農民有了通路,就不用年年提心吊膽,而這也是農會本該擔負起的責任。
(上圖:刺桐鄉農會推出系列無農藥蒜頭產品。圖片來源:刺桐鄉農會)
刺桐鄉農會聯繫方式:http://www.ctgo.org.tw/contact.asp
好人會館聯繫方式: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A5%BD%E4%BA%BA%E6%9C%83%E9%A4%A8/321962754494111
好人會館 02-23223923 0989614028舒燕
因為前幾年的蒜頭售價非常好,讓其他農夫眼紅,大家盲目地狂種多,又提早採收,剛好跟前一批的進口蒜頭相重疊,國內需求沒接上軌道,造成供過於求,害到原本以種蒜頭維生的農民。
重點是,每年要輔導區域栽種,以及幫忙農民未來銷售通路,不讓盤商剝削,至於其他都不重要!
這一點政府可能做不到,雖然農會屬於民間,但一樣也做不到,很多時候農會一問三不知。
有辦法的人,再另外想辦法找其他民間有力人士幫忙農民,如此做,問題才能根本解決。
轉另一個自由報導怪罪農委會的新聞,底下的蒜農留言回應。
“必須說,又是一篇謊言報導。”這句是指自由的報導非指本新聞。
by 花易落
必須說,又是一篇謊言報導。
第一、蒜頭會變成低價,農民要負最大的責任。今年天氣忽冷忽熱,蒜頭還未到真正的熟成,農民為了趕下季作物,在蒜頭未完全熟成時,便大量採收,造成收購的大盤商不敢大量收購。因為未熟成的蒜頭,無法久放,會造成提早發芽、爛掉。盤商無利可圖。
第二、自由時報喜歡唱低價農作物,此事有跡可尋,不再多作解釋。
第三、台灣蒜頭大盤商總共有八家,聯合決定今年不收濕蒜,藉此打壓蒜頭收購價,並逼政府開放進口蒜頭,以期更大圖利。台中高雄大量的走私蒜頭,也是影響蒜價的最大因素。官商勾結,怎麼走私的,大家心知肚明。
言盡於此,信者即信。
消費者買不到便宜的蒜頭,因為不管農民收多少,盤商永遠只會賣一斤五十元以上。
我家就是種蒜頭的,早看破盤商的詭計和農民的無知,早已自產自銷了。
引起共鳴後的回應
難得引起那麼多大大的共鳴,那小妹就獻醜一下。
台灣目前農民的銷售管道是:
一、農作物熟成後,再找盤商收購
二、分裝寄往拍賣市場交易
三、還未種植時,由盤商出來和農民簽約種植,熟成後,按當初簽約價格收購
四、自產自銷
五、當地農會是否有產銷合作
第一、二、三、五種,都由大盤商把持了,這是農民皆知的情況,但蒜頭是最為嚴重的。因為蒜頭耐久放,在盤商之間,是一種【蒜頭賭博】。在剛收成,俗成濕蒜時,以一台斤10元至22元價格收購(一般轉常見大概是18元),晒乾至俗稱的乾蒜,再賣給中盤商大概是一台斤40-60元(看當初收購價),中盤商再賣給一般的零售商,零售商再販賣,那就是消費者買到的價錢(80-150元)
如果像今年的狀況,盤商會打死不肯出來收購最大的原因是,農民在蒜頭未熟成時採收,蒜頭不耐久儲,會損及盤商後面的利益(蒜頭每年最高價是在國曆9月至隔年1月,因這時是買蒜種,及蒜頭大量發芽的時候,市面上蒜頭會變少),盤商拚的是大量囤貨,等蒜頭最高價時,再一口氣賣出,中間的利益大概有四至五倍。(農民會急著收成,也是因為新聞一直報導花生漲價,最近農民在趕種花生)
而台灣蒜頭的大盤商只有八家,而且每年固定制定蒜頭的收購價,所以,到這裡,有沒有讓人覺得很驚心呢?
至於自產自銷的辦法,就不便公布了,畢竟小妹也是研究了快三年,才成功的打造屬於自己的通路。
上面有大大說的一點很對,成本的確是自產自銷的最大考量,但是只要能想出配套措施,擁有自己的顧客群,其實農業是一項很驚人的行業。
PS. 台灣農會產銷做最好的是、桃園、宜蘭和高雄,其他縣市的農會就只不過是裝飾品。
我們是高雄的上班族平日有在烹飪煮食,請問有蒜頭可賣我們嗎?我們有許多同事都非常喜歡蒜頭,它可以泡糖蒜和作蒜頭雞。請和我聯絡0935414538
台北,昨天去傳統市場問過。
目前蒜頭及蒜米,還是跟去年(減產情況)一樣高價,一台斤要80元以上的價位。
太離譜啊!
公家單位都沒人看到嗎?
還是說,公家都沒人去傳統市場買菜,只會去超市,所以看不到高價的問題?
消費者面對不合理的高價位,只能消極的抵制不買!
不然還能怎樣,實在沒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