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推「台灣藍鵲茶」 種好茶 護好水

「坪林是翡翠水庫的集水區,若不用農藥、化肥來種茶,就可以饒育眾生。」三年來,坪林茶農林道賢和台大城鄉所師生合作,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茶,並以「台灣藍鵲茶」為名行銷,為下游居民飲用水源與上游居民生計尋求雙贏。

坪林茶農的兩難 水質與生計的拉扯

10414555_879094742106297_5829874784340437144_n
坪林茶農林道賢,與台大城鄉所一起推動台灣藍鵲茶。 提供/楊賾駿

林道賢早年在坪林以慣行法種茶,有次身上沾到了稀釋一千倍的農藥,他一開始不以為意,但半天後卻發現身體很不舒服,只好去看醫生。

「稀釋一千倍的農藥,意思就是說,一罐一千CC的水,只要滴入上一CC的農藥就好。」林道賢說, 只要用藥,茶園的雜草至少四十五天內不會再長出來,久而久之,「用農藥的習慣成了一種枷鎖。」

不用藥,除了費時,還需要面對產量降低、成本提高、通路難尋等問題。兩年前,台大城鄉所的師生進入坪林,開始與林道賢合作,他們號召了九位茶農轉作友善環境的茶葉,並且以「信任關係」取代「有機驗證」,降低茶農的成本,也提升茶農加入的意願。

坪林地區的茶農,用不用農藥都艱難。用藥可能會影響水庫水質,不用藥又可能影響銷路與生計。坪林地區的居民,承受的則是更多的限制。

翡翠水庫上游居民 為好水受限三十年

10411266_879190262096745_4465817393690347533_n
張聖琳認為大台北地區與坪林的關係,也可以是「用一壺茶,共飲翡翠水」。 提供/ 楊賾駿

一九八○年代翡翠水庫興建時,北勢溪上游的坪林被劃為「台北水源特定區」,受到禁建、禁墾等開發限制。坪林以往還有「奉茶經濟」做支撐,台北到宜蘭中途會經過坪林稍作休息、消費,不過自從二○○六年雪山隧道開通後,坪林的經濟大受影響。

不只是坪林,位在翡翠水庫集水區內的烏來、石碇、雙溪、新店,都被劃入「台北水源特定區」,土地使用方式受限,居民權益限縮、生計受損。集水區內兩萬居民失去土地開發的權力,換來的是翡翠水庫一定的水質、水源,才得以供應大台北地區五百萬人的民生用水。

一九八二年,台灣省議會的議員質詢時,就曾為翡翠水庫上游的居民請命,要求讓禁建範圍內的既有房舍得以改建、增建。二○○九年八月,坪林、石碇、烏來、新店、雙溪等區上千名居民到翡翠水庫大門前抗議,反對居民受到諸多開發的限制,就連家中房舍翻修也被禁止。

水源特定區內的居民,這二十多年來,遊艇被政府收購、養豬戶被迫拆遷、遷村、禁建工廠,經濟型態屢屢受限。不少人搬到都市打拚,在地小學因為學生人數逐年降低,併校、甚至廢校。

甚至到了去年底,新北市議員陳永福在議會質詢新北市政府時問道:「翡翠水庫水源特定區被劃定後因遭禁建等多項限制,致使當地居民權益受損,生計陷入困頓,如何處理?請協助解決!」

1781975_879090305440074_3265385969646061309_n
翡翠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分布狀況,深綠色為茶園。 來源/吳政緯(2010)翡翠水庫營養鹽之總最大日負荷規劃,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p39。

上游茶農種好茶,下游居民喝好水

新鄉村協會_茶農
茶農(圖片提供:新鄉村協會)

和學生一起到坪林推動「台灣藍鵲茶」的台大城鄉所教授張聖琳說,他們一直在思考,大台北和坪林的關係,除了上游居民受限換來下游民眾享用乾淨的民生用水以外,還能有什麼樣的連結。

「用一壺茶,共飲翡翠水。」張聖琳說,台大城鄉所在坪林希望推動減農藥、減化肥的茶園,守護水源區的生態與水質,同時也希望繞過大盤商,尋找新的通路,提高農民的收益。

坪林的茶園約八百多公頃,只有4%是有機茶園,坪林的八個茶葉產銷班,其中兩個是有機產銷班。台大城鄉所團隊還成立了新鄉村社會企業,新鄉村社企的工作人員黃柏鈞說,為了鼓勵更多坪林的慣行茶農投入友善種植,他們降低門檻,農友不需通過有機驗證,只要提供工作日誌,「這也是建立在信任關係上的農法呀。」

在水源保護區,一定要思考居民、農業的存在

DSC_0069_改_加浮水
台大城鄉所團隊與坪林茶農合作推出台灣藍鵲茶 提供/黃柏鈞

除了降低門檻,新鄉村社企也積極拓展銷售通路,包括農民市集、實體店面寄售、網路訂購等。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喝茶,他們與二十家咖啡店合作,在店內寄售台灣藍鵲茶。黃柏鈞說:「願意跟我們合作的店家有個共同點,他們店內都掛有反核旗。」

「在水源保護區內,不能把人排除在外,一定要先思考人的存在。只有先顧及人的生計之後,才有機會鼓勵更多農友願意投身有機之路。」黃柏鈞說。

張聖琳則說:「坪林的現況雖然因為水庫而受到諸多限制,但也有其世界級的特殊性,因為這是一個沒法開發的茶鄉,非常有條件做成有機茶村,並且以茶園及在地自然生態,發展遊學課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