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觀賞魚產業 排除保育規範才有競爭力?

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仍在立法院審查中,不過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規劃「觀賞水族動物國際轉運中心」預計在六月底試營運。檢疫、報關都在轉運中心進行,加快觀賞魚出貨時間。觀賞魚業者期盼自經區條例儘快通過,放寬觀賞魚的進口種類。

農委會認為簡化出口程序、放寬進口魚種,可增加台灣觀賞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過中山大學生科系教授顏聖紘指出,放寬進口觀賞魚種不見得是產業的活路,市面上已流通三千多種觀賞魚,「有人管過嗎?」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則認為,台灣不應自外於全球觀賞魚產業的保育趨勢。

觀賞水族動物國際轉運中心 六月底試營運

10391013_883503154998789_3465863014652862996_n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認為台灣的觀賞魚產業,很有條件發展成類似荷蘭的蘭花產業。 拍攝/楊鎮宇

去年八月,屏東農科園區納入自經區第一階段後,有三家觀賞魚廠商進駐,連同先前設廠在內,目前共有十一家觀賞魚業者。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認為,面對跨國的大型農企業,不應該由台灣的小農去應戰,因此需要發展台灣的農企業,面對國際市場的挑戰。觀賞魚產業不只是魚,還包括魚飼料、魚缸等周邊產品,透過自經區的整合,能夠提高觀賞魚產業的附加價值,增加國際競爭力。

「台灣的觀賞魚產業,很有條件發展成類似荷蘭的蘭花產業,不一定百分百在地生產,但是可以進口觀賞魚到台灣再賣到海外。」陳保基說,屏東農科園區內的「觀賞水族動物國際轉運中心」,設有檢疫站、海關,方便廠商快速出貨。

屏東農科園區主任黃金城說,全球觀賞魚產業產值約一百四十億美元,台灣出口值約十一億新台幣,全球市佔率不到一%,未來希望透過自經區的法規鬆綁,包括開放引進原先管制的物種、協助廠商開發新品種、建構轉運中心、簡化出口程序等,「再創造新台幣十億元的年產值,及一百五十位水族專業就業人口,帶領台灣成為精緻水產養殖核心重鎮。」

今年六月底,屏科園區內的「觀賞水族動物國際轉運中心」,將先由芝林、台灣福蝦這兩家觀賞魚廠商進駐試營運。

1544930_883500348332403_3104153813843116394_n
「觀賞水族動物國際轉運中心」將先由芝林、台灣福蝦這兩家觀賞魚廠商進駐試營運。 提供/阿棟

業者:放寬進口魚種、加速出口流程 自經區利多

10366138_883507188331719_8117686759494942970_n
芝林公司創辦人林育禾(左)期盼自經區條例儘快通過,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右)認為觀賞魚產業很有潛力打入國際市場。 拍攝/楊鎮宇

芝林公司是台灣觀賞魚出口量最大的廠商,與國內兩百家魚場合作,提供五百種觀賞魚,外銷到二十六個國家。粉紅螢光神仙魚,是芝林最具特色的魚種。

芝林公司創辦人林育禾認為,台灣的觀賞魚培育技術優良,但市佔率卻比不上新加坡,全球每一百箱流通的觀賞魚,就有二十五箱來自新加坡,原因在於新加坡從其他國家進口觀賞魚再出口,提供的魚種豐富。

全球目前主要流通的觀賞魚種,有一千六百多種,但台灣可以合法進口的觀賞魚大約四百多種。林育禾說:「 台灣要成為觀賞魚的交易中心,需要鬆綁法規、放寬進口魚種。 自經區條例通過後,我們可以進口更多觀賞魚種再轉賣到國際市場,讓客戶一次下單就能購足。」

經營觀賞蝦的台灣福蝦,兩年前為了提升經營品質, 退出廈門繁殖場,轉而進駐屏東農科園區,並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研發育種技術,目前外銷的觀賞蝦一隻可以賣到一塊美金以上。

台灣福蝦董事長廖年靖認為,自經區對觀賞魚產業的利多在於,能夠進口原先管制的魚種,增加業者的魚種來源及供貨能力。他也提到,未來若能引進更多觀賞蝦種,加以配種、改良,再加上臺灣原先就有的蝦種及週邊器材,全數外銷到國際市場,「必能發展出觀賞水族產業的新藍海市場。」

若按現行規範,台灣可以合法進口的觀賞魚種有四百六十種。在自經區條例草案第四十七條提到:「不受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4條第2項申請資格與利用之限制」。也就是說,未來自經區條例若通過,自經區內的觀賞魚廠商,可排除野保法的限制,得以進口原先受管制的觀賞魚種。

10172711_883498278332610_4453511171635014600_n
台灣福蝦繁殖的紅白水晶蝦,每個月外銷5千隻以上,一隻價格1.5元至3元美金間。 拍攝/楊鎮宇

學者:了解魚種特色、市場趨勢 才是產業的活路

對於自經區打算開放進口觀賞魚種的做法,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認為,這並不一定是台灣的觀賞魚產業的活路。根據他的調查,台灣光是淡水的觀賞魚就有將近三千六百種,「業者自己想辦法,能出口的魚種都出口了,所以根本不是開不開放魚種的問題,就算不開放,現在市面上也是流通三千多種觀賞魚,有人管過嗎?」

顏聖紘認為,歐美的觀賞魚市場非常重視動物福利、入侵性物種的影響,若要打入國際市場,應該要考量市場特性,只是高喊要開放所有魚種,根本無助於提升觀賞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不是要反商,我也希望業者要有活路。」顏聖紘說,觀賞魚屬於寵物,寵物店是許多小孩接觸生物的場所,具有一定的生命教育價值。但是若要進口觀賞魚種,審查機制必須要考量魚種特色、對生態的影響等,避免發生「可以讓業者賺錢的進不來,有問題的卻進得來」的情況。

保育團體:自經區內觀賞魚產業 不應排除保育規範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執行長朱增宏則說,新加坡的觀賞魚產業蓬勃發展,但是新加坡的觀賞魚進出口並未排除保育規範,而且嚴格落實《華盛頓公約》(CITES)的保育規範、有效執行觀賞魚產業的防檢疫。

朱增宏說,新加坡的自由經濟貿易區裡,在檢疫、海關、運輸上的確有許多方便的措施,這也是台灣業者需要的,「但這些目的在於加速通關出口,跟放寬保育規範是兩回事,保育規範應當全台一體適用。」

「台灣要發展觀光魚產業,應學習貿易額排行全球第一的新加坡,要加強保育,而非排除野保法規範。」朱增宏說,新加坡在涉及保育類觀賞魚的持有、繁殖、飼養、買賣、陳列、展示、輸入等管理,都由主管機關AVA(Agri-Food and Veterin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監測、執行,並不因「自由經濟貿易區」的裡外而有所分別。

歐洲是全球最大的觀賞魚進口區,對觀賞魚來源國的檢疫、保育規範日趨嚴格。朱增宏認為,台灣政府若想提高觀賞魚產業的競爭力,必須提高檢疫及疾病管制的行政能量,同時輔導業者跟上全球保育潮流,「自經區內的觀賞魚產業不應排除野保法,如果台灣的觀賞魚業者不遵守保育規範,遲早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10313837_883494051666366_2919536569602278171_n
「觀賞水族動物國際轉運中心」預計在六月底試營運,表示自經區要動起來了,但是到現場一看,卻發現沒有「動」。 提供/阿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