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教育大學副教授張瑋琦的課程「文化創意產業」,強調文創需從真實的生活領域著手,帶領學生參與社區、接觸業界,規劃食農主題的文創產品,期末成果發表也模擬消費者投票,票選最佳作品。最終票選的最佳作品並非專家評審的首選,張瑋琦認為,文創的本質仍是商品,叫好不一定叫座,是文創產業需面對的情況。
深入田野紋理、掌握業主需求
「文化創意產業」這門課,張瑋琦不是第一次進行,這個學期她以「促進社會良善循環」為主題,要求學生先定義何為「良善」,接著設計一套促進社會良善得以循環的系統與文創商品。
關於課程緣起,張瑋琦認為台灣有許多小小的良善,例如捐款、捐物資、為路邊的外國人報路等,不少外國人來到台灣,也感受到台灣濃濃的人情味,但是如何凝聚、轉化這些良善,就是文創產品的切入點了。
一件好的文創產品,並非憑空發想,而是需要對現況有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張瑋琦安排新竹市水源社區、新竹市東香社區、南投回香菜鋪子、台南湯匙食堂這四個單位,作為學生掌握現況的「田野」,也作為發想文創產品的「業主」。
田野長期蹲點 發想文創產品

「韭菜青蔥映水源,頭前溪畔書聲傳」,這是新竹市水源國小的校歌歌詞。與水源社區合作的學生,在期末成果報告時,談水源社區的故事,百年圳道、諸多小面積農田、反李長榮化工廠的抗爭歷史,以及如今面臨都市擴張的現況。
水源社區組學生王昱鈞說,他們以「共同工作農場」、「源便當」為文創產品,發起工作假期,讓都會居民來農村體驗農活,並且吃自己種的稻米、蔬果。
東香社區組的學生,同樣在社區蹲點一學期,發現位於新竹市香山區的東香社區,分為在地傳統居民與外來新居民兩個群體,因此決定以「創造新舊居民互動」為目標。
東香社區內有荔枝、茶花、稻米等產業,還有手藝精湛的木工師父,因此學生設計了親子營隊與積木遊戲,以木製的社區地圖為媒介,安排居民了解荔枝、實作樸門農法、認識三姓公溪等關卡。

與業主的互動深淺 反應作品的樣貌

台南的湯匙食堂,則是一間籌劃中的綠色餐廳,這組學生實際參與發想、規劃過程,提出「原味餐巾袋」與「共同工作空間」這兩個概念。
餐巾袋以一個大碗公為意象,上頭拓印著關於食物的各種選擇,洋蔥皮要丟棄或使用?傳達「完整食」的概念,包括在地食、真食材、有機、去精緻等概念都透過這些選擇來呈現。餐巾袋猶如荊軻刺秦王時呈上的地圖,層層捲開後,圖窮「湯匙」現。
南投回香菜鋪子,則是一個協助小農銷售的網路販售平台。這組學生以宣傳「綠食育」作為文創產品,設計了明信片、貼紙、綠繪本,要協助回香菜鋪子開拓新客戶。
除了上述四組,在期末成果報告當天,張瑋琦也邀請她在清大授課的一組學生,以「魚菜共生電子商務」為主題參與報告。這組學生以理工科系為主,雖然沒有進行田野,但是商業模式規劃完整、簡報呈現翔實而幽默,例如提出「蘿莉菜」的概念,此稱之為新鮮魚菜完整養成計畫,或是提出「代用魚菜之遺產信託」概念,消費者購買後,可提供給需要的民眾享用這些魚菜,也可用遺產信託方式提供給指定對象。
(左)湯匙食堂組的餐具袋設計,捲開後是個大碗公地圖,以及一隻湯匙。(右)魚菜共生電子商務這組的清大學生,以蘿莉菜做比喻,強調完整的養成計畫,過程全部透明,消費者可隨時上網了解進度。 拍攝/楊鎮宇
消費者與專家的口味有別

關於這五組的期末成果報告,張瑋琦認為水源社區、東香社區這兩組的田野調查成果豐厚,湯匙食堂組的整體概念設計完整,魚菜共生電子商務的商務模式設計很細膩,不過最終在消費者模擬票選中,獲得最佳產品的則是回香菜鋪子組。
張瑋琦認為,回香菜鋪子組的學生,與業主的互動較少,對該單位的掌握不夠深入,因此所規劃的綠繪本好似單獨發展的產品。
不過因為回香組發揮強大的動員能力,因此最終獲得現場消費者票選的第一名。張瑋琦在現場直言:「雖然你們不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但是你們以優異的行銷策略跟現場報告,獲得消費者票選的第一名。」
張瑋琦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這門課,要培養不同背景的學生彼此合作,並且深入田野、業界,實際摸索各式資源如何轉化為商品、商業模式如何設計等技巧。而期末的成果報告,也反應了文化創意與商業模式之間常有的拉扯關係:「文創商品不論多麼強調文化,本質還是商品,叫好未必叫座,專家評價高的作品,消費者未必捧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