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九歲的撰撰中午都在校門口,等媽媽送來親手做的三明治、粉圓和果茶。撰撰的午餐,還可以先跟媽媽點餐,他有六十三種選擇,這些項目可是媽媽花了近十個月走訪各地小農、不斷研發而來。
「我做給家人,也做給消費者品嚐。」今年六月古碧玲開了賣飲料跟輕食的「獵果鋪」。這家店直接跟從事友善耕作的果農、茶農進貨,研發不用添加物的飲料,讓消費者喝得安心、農友獲得好價格、土地受到好的對待。
兒子過敏 促使古碧玲關注食材安全

穿工作服在獵果舖忙進忙出的古碧玲,自稱「打工阿姨」。其實她筆耕近三十年,擔任過多家媒體的高階主管,上一份工作,是新新聞總編輯。
「從媒體轉到農業,會很跳tone嗎? 我覺得理所當然耶。」古碧玲說,關注農業的開端,來自於兒子出生後,對一百多種食物過敏,讓她開始關注食材來源。
讀陳惠雯的《我的幸福農莊》,古碧玲發現他們的孩子也有過敏問題,並以自然農法自耕自食。看完書後,古碧玲帶兒子到幸福農莊,初次到農地,兒子撰撰不習慣,但去了無數次後,現在撰撰最愛的科目是自然科,養了四年的昆蟲,長大後想當昆蟲學家。
古碧玲三不五時便到各地拜訪小農,有時是採訪,有時是帶孩子出遊。離開媒體工作後,古碧玲決定當個專職的「水果獵人」,尋找台灣各地友善耕作的水果,並且以此做成飲料。

當專職的水果獵人 尋找在地好水果

獵果舖的店徽是隻可愛的動物,叫做巴西狼。這種犬科動物生長在南美洲,特色是「無水果不歡」,而且專挑好水果,吃到不健康的水果就拉肚子。
就像巴西狼,古碧玲花近一年時間尋找好水果,目前她找到十多位合作農友,包括宜蘭大同的紅肉李、屏東九如的檸檬、屏東枋山的芒果等,還有坪林的台灣藍鵲茶、花蓮舞鶴的茶。
她也採買小林村的梅子,希望在小林村的災後重建,當地居民建立青梅產業廊道的過程中「也能實際出一份力氣」。
水果來了,還要熬成果漿,古碧玲與夥伴不斷做實驗調整口味。她用的麥芽糖,來自新莊的羿方食品行,不加化學添加物,當初羿方老闆跟古碧玲碰面時,訝異地問:「你怎麼會找到我們?」古碧玲說:「新莊早期是台灣麥芽糖主要產地,你們是老字號,從栽種到熬煮都很講究,當然要找你們呀!」
獵果舖的飲料,每一款原料,都有古碧玲與生產者綿密互動的故事。這一路上尋找的成果,都凝鍊在獵果舖推出的飲料裡。

做多少說多少 不輕易許下承諾
古碧玲很謹慎,再三強調他們用的是「友善環境」的水果,並非全部都通過「有機」驗證:「我們很想找在地的有機葡萄柚,最後找到嘉義中埔的農友,他目前是減少農藥用量。」
「我們也還沒有能力與農友『契作』,目前只能稱為進貨。」古碧玲說,獵果舖未來若生意穩定、開了分店,需求量大且穩定後,才敢與農友契作,目前剛開張,真的不敢許下承諾與農友契作。
古碧玲大學時曾到台南大內做田野調查,看著老農夫採收釋迦後,推到鄉內的青果市場等待盤商收購,盤商每每在收市前才出手,一斤收購價才一兩塊,可是回到台北後,古碧玲發現釋迦一斤要八十元。
投身媒體工作後,古碧玲也發現農業議題在台灣一直不太受到關注,唯一一次例外是,一九八八年的五二○農運。因為開放農產品進口,引發農民上街陳情,街頭抗爭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今年三月以來的學潮。
五二○事件,警察驅離時,農民對著在現場採訪的古碧玲大喊:「小女孩,快跑啊!不然來這來這,卡安全!」她說:「一個個農民的臉,刻著歲月的痕跡,自此一直在我心中佔有一個位置。」

獵果舖 要給台灣水果更多的可能

如今,直接跟農民買,做安心的飲料給消費者,成了古碧玲的實踐方式。
雖然獵果舖才剛開張,但古碧玲已經開始規劃,未來要如何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在更多地方開獵果舖的分店,既能保有直接向農民採買的精神,也更有條件與農民契作。
「我是不怕死的樂觀派,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去做想做的事。」古碧玲說,消費能改變世界,獵果舖要給消費者另一種選擇,也給台灣水果更多的可能,「這或許是愚公移山,但不試,怎知山不會移呢?」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