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縈與她的先生小野里猛在輔大附近經營餐廳十多年,從小攤車、夜市到固定店面的「輔大緣日本餐坊」,從飯糰、便當到簡餐,吸引一群饕客死忠跟隨。今年他們開始採用在地的有機食材,吳妮縈認為該是改變食材的時刻了,雖然成本提高,但她相信客源也將增加。
在日本餐廳工作十多年 手感掌握食材
輔大緣日本餐坊在輔大旁的小巷弄裡,沒有亮麗招牌,一不留神就可能錯過。店內擺設簡單素樸,一片圓木當菜單,小黑板寫本週特餐,祭典的祭服懸掛牆邊,就是最醒目的日本風味。
在吳妮縈與她先生的料理世界,店鋪地點、擺設都是其次,在輔大附近經營餐飲業十多年,他們始終以食材、食物決勝負。
吳妮縈曾在日本餐飲業工作十多年,待過咖啡和風館、居酒屋、連鎖簡餐店、醫院產房。在日本的餐廳工作時,吳妮縈一開始當外場,常在出餐口往裡頭看,看廚師怎麼做菜,一有機會就偷學。之後她換到廚房工作,每天做壽司,一天要捲三十公斤的米,到後來,她不需要竹片就能捲出漂亮的壽司。
長期重複的操演,吳妮縈練就了判斷食材的好手感。她現在切一百公克的豬肉,憑手感切下,拿去秤就差不多是一百公克,她說:「上下不會超過十公克」。
日本採買小農食材便利

回台灣前,吳妮縈在日本的最後一份餐飲工作是在醫院,位於她先生的老家茨城縣猿島郡。她去面試時,考題就是依照當天醫院冰箱的食材,在半小時內做出一桌菜。在醫院工作兩年多,她負責買食材、做餐點,每位產婦餐點都要客製化安排,因此她對於食材的掌握、消費者的喜好都有豐富的經驗。
吳妮縈說在日本時,不論餐廳或自家所需,去當地的農夫市集或道之驛都能買得到,要買在地小農的食材很方便。
「在日本,小農採收的菜,當天在農夫市集就買得到,每項作物都看得到生產者的名字。」吳妮縈說日本的蔬果都先分裝好,她很習慣這種採買方式,十年前剛回台灣時,去傳統市場買菜,對一斤多少完全沒概念。
經營穩定後 以有機食材作為新特色

吳妮縈與她先生在輔大附近換過四、五次經營地點,書店門口賣便當、夜市擺攤賣丼飯、早餐攤賣飯糰,每回都能撐起一片生意,但也每每因為場地、房東漲價等問題而被迫更換經營地點。
近兩年,他們尋得一穩定店面,名為「輔大緣日本餐坊」,象徵他們與輔大一帶的緣份。一直以來,吳妮縈都有意採用在地農友的有機蔬果,等到店面穩定後,她規劃此事,在雜誌上看到愛樂活社會企業協助在地小農銷售作物的訊息,便主動聯絡負責人張佑輔,開始採用在地有機食材。
「我們進了許多根莖類作物、短期葉菜,不論是主餐的紅味噌炸豬排或單點的沙拉,都有用在地有機小農的作物。」吳妮縈說,他們的原則是有什麼菜就做什麼料理,好比最近採買馬鈴薯,就做馬鈴薯沙拉,進了木瓜,就做涼拌木瓜。
「成本增加,客源也會增加。」吳妮縈認為,轉型採用有機食材後,雖然成本增加了,但是也吸引不少新客人,她目前正尋找種有機番茄、美生菜、秋葵、節瓜的農友,希望增加食材種類,做出更多好吃的餐點。

輔大緣日本餐坊 電話:02-2908-1958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08巷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