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陸蟹多樣,再添新紀錄「光滑新脹蟹」

文/海洋生物博物館

在海生館北邊的保力溪口,有一種體型袖珍的陸蟹,具有鮮紅色的雙螯與黑褐色的身體,在過去常被誤認為「印度新脹蟹(Neosarmatium indicum)」的幼蟹。但在今年由海生館李政璋進行了標本比對之後,才確認這個種類的型態與台灣已知的種類有多處不同,證實是另一個獨立的種「光滑新脹蟹(N. laeve)」,種小名「laeve」意思是「光滑」,表示本種的甲殼光滑無毛。

這個種類是新脹蟹裡最小型的一個種,居住在河口附近土堤上的洞穴中,生性隱蔽,只在夜晚及雨後才會離開洞口活動。過去在印度-西太平洋各地有若干記錄,今年首次發現於台灣。相關報告已由「海洋生物學刊(Platax)」接受。這是海生館典藏經理李政璋繼去年在恆春半島發表七筆包含相手蟹科的兩個新記錄屬、三種未知的擬相手蟹、兩種未知的泥毛蟹之後又再添一筆新記錄種。

李政璋表示,根據這種陸蟹在野外的族群數量,推測已經棲息了很長一段時間,只是因為專精於分類的學者不多,再加上陸蟹大多數是夜行性,到了今年才被注意到。陸蟹是蟹類中棲息環境與人類最接近的,可說是蟹類中最容易受到干擾的類群。根據李政璋的調查,在恆春半島尚未被鑑定出身分的陸蟹還有十種以上,有些種類的棲息地已逐漸受到人為的破壞,可能有些種類連名字都還沒有就已經絕跡。

台灣新紀錄光滑新脹蟹
光滑新脹蟹(圖片來源:海生館)
台灣新紀錄光滑新脹蟹2
光滑新脹蟹(圖片來源:海生館)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