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前天公告芝麻新病害芝麻曲莖及花葉病,感染芝麻會出現葉部黃化、枝條不正常彎曲,果莢成為「空包彈」。防檢局植物防疫組組長張瑞璋表示,此種病害主要透過葉蟬傳染,目前只有彰化和台南傳出零星災情,農民只要用推薦藥劑防治葉蟬,就可防病,但有機農民不噴農藥,要勤除雜草防止昆蟲棲息。
胡麻又稱為芝麻,雖然台灣98%芝麻仰賴進口,但隨著農委會休耕地活化,轉作芝麻每分地補助4千5百元,去年台灣芝麻栽培面積創下10年新高,來到1704公頃,其中超過9成在台南。加上去年爆發混油事件,國內麻油需求量大增,主要產區泰國又淹大水,國內芝麻價格至少漲2成,每斤飆破百元,今年種植面積可望比去年增加。
但與此同時,農委會防檢局接獲中興大學植病系通報,去年6月,彰化縣埤頭鄉芝麻出現枝條不正常彎曲、葉片黃化,經過診斷分析,確認是新型病害芝麻曲莖及花葉病。
遭感染的芝麻,枝條會不正常彎曲,葉部黃化、花器葉化,可透過嫁接、菟絲子,或葉蟬感染,但不會經由機械傳播。
張瑞璋表示,國外早已有此種病害相關紀錄,過去台灣農民可能以為是植物營養不良,葉片才會黃化,跟一般病毒差不多,沒有多加注意,近年科技進步,才確診為芝麻曲莖及花葉病,因此無法確定台灣何時出現。
罹病芝麻無法結實,也就是果莢成為「空包彈」,若沒有管理好,孳生葉蟬,可能蔓延全區,而且此病屬於系統性感染,沒有防治藥劑。不過張瑞璋說,葉蟬對於農藥很敏感,只要用防檢局推薦的殺蟲劑適當防治,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有機農民不使用農藥,較有可能出現嚴重感染,呼籲農民注意田間衛生,清除田區和附近雜草,降低害蟲棲息的可能。
但農民可以先鬆口氣,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吳雅芳表示,目前田間罹病狀況不嚴重,農改場尚未接到台南地區的農民通報,不過田間如果出現罹病植株,一定要清理乾淨,避免昆蟲產卵再度感染其他健康芝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