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爆出大統長基混油案,今年再發生餿水油、飼料豬油,不少商家乾脆直接在門口貼出:「本店不用豬油,改用植物油」,不過今年雲林二期花生大量感染白絹病,減產2成,花生油價格居高不下,每斤要價3、400元;無獨有偶,今年苦茶因雨水少影響品質,出油率不佳,價格漲了2、3成,一瓶500c.c.裝的苦茶油,高達1200~1500元。
雲林花生染白絹病,花生減產兩成,部分農友幾乎耕除
目前正值二期花生採收,主要產區雲林卻傳出白絹病災情,大批花生果莢出現黑斑、腐爛,嚴重乾枯脫落,雲林大埤花生農蔡國和表示,今年根本「生沒土豆」,挖起來的花生都爛掉了,收成量不到以往的兩成,去年花生價格有30多元,今年更好一點,無奈只能乾瞪眼,「根本沒收到啊!」
70多歲的四湖鄉農民吳義元也說,種了60年,頭一次遇到這麼嚴重的損失,先前每分地約收成5、600斤,今年通通掉光光,收不到100斤,沿海地區的災情慘重,有些人甚至全部耕除,今年花生油恐怕又要漲價。
根據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資料,白絹病是一種真菌類病害,可藉土壤、種子、病株殘體傳播,寄主範圍廣,危害國內131種以上作物,罹病花生外觀呈現失水乾枯,地際部的莖褐變壞疽,表層附白色菌絲,這次病害主因為水分管理不當,淹水過久。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楊藹華表示,白絹病真菌本來就常存在土壤,以往大多在花生生長初期發生,今年可能因生長中後期高溫久旱,許多農民淹水灌溉時間過長,引發白絹病,導致今年病害較以往嚴重。
南改場研究員陳國憲實際探勘後表示,雲林二期花生平均減產約兩成,其中靠海區域如水林損失較嚴重,目前產地價一斤約34~36元。
油行:原料齊漲,花生油價回不去

去年大統混油案後,許多業者紛紛搶購「真花生」榨油,加上去年花生開花期遭颱風襲擊,量少價昂,漲幅達4成,產地價每斤要40元,今年栽培面積擴大,市場本預估價格會回穩,不料跌幅未如預期,花生油價格沒調回來。
德記油行第四代張瑞榮說,今年芝麻、花生、苦茶籽全面漲價,成本提高,但考量消費者購買能力,大多自行吸收,麻油、花生油都不敢漲;台南國昌製油業者黃品綜表示,花生來自彰化二林,影響沒那麼大,價格比去年低一些,但花生品質沒去年好,今年純花生油還是維持在每斤400元。
彰化泉德成油行也是向二林收購花生,老闆洪榮利表示,沒聽說二林受災,但花生價和去年比差不多,從去年大統混油案後,價格就沒再跌回去,短期內花生油價格不會降。
天公不作美,苦茶油500毫升破千元

氣候乾旱的受災者還有苦茶油,張瑞榮說,以往5斤苦茶籽才能榨出一斤油,今年雨下得少,苦茶籽品質不佳,出油率下降,加上黑心油影響,市場都在搶苦茶籽,產地價格提高,不得已漲了100元。
同樣是歉收,隔了一個中央山脈,花蓮卻是因為水太多,輔導花蓮崙山部落種油茶樹的牧師溫光亮無奈地說,中秋節前的麥德姆颱風,打掉不少苦茶籽,產地價從27元飆到60元,先前每500毫升賣1200元,今年上漲到1500元,仍無法反映成本。不過食安風波下,消費者還是願意買單,現已幾乎搶購一空。
麻油供不應求,西港農會訂單排到1月中
至於冬天進補必備的麻油,由於許多業者在去年大統混油後,就跟農民訂好價錢收購,因此今年雖仍供不應求,售價仍未上漲。
台南西港農會總幹事陳月英表示,今年大約契作150公頃,550毫升賣550元,早在今年10月8日辦胡麻節時就開放預購,訂單排到1月中,連芝麻粉都有人搶著要,可見消費者對食安越來越講究。
美濃南頭油行老闆吳政賢說,本土芝麻價格跟著國際市場走,約是進口價的兩倍,去年全球大漲,本土芝麻每斤高達150元,今年國際價跌,本土的產地價也回到130元,但本土芝麻油價格仍要800元以上,恐怕難以回到昔日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