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說服家人 小劍劍航向有機航稻

透過逗趣漫畫、搞笑影片在網路上分享農夫辛苦談的小劍劍,回鄉十年後,決定在他三十歲這年,實現種植有機的夢想。小劍劍說,「十年慣型,七十年有機」是他的目標,感謝慣型農法為他帶來實踐有機夢想的第一桶金。十年來,小劍劍在行銷、田間管理、稻米收成等各方面的努力有了成果,他終於打開了家人禁忌的「有機」話題,從嘗試一甲地開始,從開放認穀啟程。

家人禁忌的話題─有機

小劍劍還記得,當初他回花蓮玉里鎮務農時,只是鄉間鄰里們眼中的小屁孩,連最基本的慣型農法都不了解,更遑論要跟家人提議做有機耕作。小劍劍說,「爸!我要種有機!」這句話,在當時就像個被封印的密語般,不能被解開,也不能被提起。

在玉里4000多公頃的農地中,僅有不到千分之一種植有機。小劍劍說,有機耕作的水源必須乾淨,還要和鄰近的汙染源隔離,但他的田地四周都被慣型農法包圍,而且鄰地耕種經驗達三、四十年的老農們,各個都是對病蟲害能準確用藥的達人,要如何能說服他們相信有機?

當初,小劍劍的爸爸問他,種植有機產量會減半,而且還有行銷的問題,玉里沒有收購有機米,這些要如何解決?小劍劍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為了打消他種植有機的念頭,隔天一早還揹起噴除草劑的機器,在田裡噴灑一圈,來到他面前,表達他反對的堅持。

有一回,小劍劍偷偷租了五分地,興奮地告訴鄰近的老農,他要種植有機,結果換來老農說:「有機都是騙人的,年輕人不要做騙人的事!」隔天,他就看到這位老農高舉著噴藥的桿子,在他的鄰田上噴灑。面對這種種的反對,他心底雖然難過,覺得大家都不支持他,但當時的小劍劍告訴自己:「現在做不了,不代表未來也做不了!」先做慣型,讓自己口袋變深,好籌備未來種植有機的第一桶金。

10801919_10204373585167477_4077145196109919199_n

在慣型農法中堅持安全用藥

即使用慣型農法耕種,小劍劍仍堅持低農藥、低肥料的方式,使用化肥、有機肥參半的複合式有機肥,改善土壤的有機質、地力,又不會影響農地的收成太劇。此外,小劍劍因為皮膚對藥物過敏,進而說服他父親不用除草劑,改聘長工人工除草。他說,雖然每個月多花了五、六萬元工錢,但肥料、農藥、除草劑等成本都降低,還可以讓稻米賣到更好的價格,反而更划算。小劍劍說,他從最初一期田地要噴6次農藥,到後來只要噴一到兩次。

這十年來,小劍劍透過他的畫筆、創意影片,在宣傳、管理、銷售上的成果,鄉鄰們都有目共睹。小劍劍認為,該是時候解開「有機」的禁忌了!小劍劍說,過去,他被有機的認證條件困住了,擔心稻米被鄰田的老農噴藥、水質不夠清澈,都忘了對土地友善才是最重要的出發點。他對自己說:「你以後是老農,這塊土地陪著你到老,你要好好對待祂!」

有機啟航的夥伴

10805746_10204373805972997_1024692220642543998_n
花蓮農改場青年(圖片提供/小劍劍)

為了更了解有機的種植方式,小劍劍特地到宜蘭取經,和小鶹米工作室謝佳玲、有田有米吳佳玲請教、交流後,又認識了倆佰甲的農友們,傍晚時分,他在小間書菜遇到了賴青松大哥本人。

從宜蘭的夥伴身上,小劍劍認識到,種植有機的品種、肥料、抑制雜草的方式等。種有機可以選擇較能抗病的秈稻品種,肥料可以用米糠、豆粕,加上野草等製成有機肥。特別的是,小劍劍認識到,原來自己的雙手就是最天然的肥料,透過挲草的過程,雙手會打斷水稻的根部,反倒讓水稻為了生存,更加速吸收土壤裡的有機質。

除此之外,能和股東面對面、在田間交流、認養田地的認穀制度,也成為小劍劍的下一步。小劍劍說,花蓮的交通便利度不如宜蘭,穀東們當天來回不方便,因此,他打算將家裡改裝成一個農夫客棧,讓穀東們除了能看見自己吃的水稻、體驗農事,還可以和水稻住在一起。

小劍劍回到花蓮後,又受邀和幾位花蓮農業改良場的年輕專員們見面,和他討論有機的栽培方式,這些專員們解答了小劍劍許多關於病蟲害防治、驗證、土壤研究等疑問,小劍劍興奮地說,他好像拿到了種植有機的免死解藥一般,躍躍欲試。

第一次嘗試有機種植,小劍劍的爸爸比照當初他剛返鄉的方式,先交給小劍劍一分地種植,並提出了三大要求:雜草管理不能出問題、產量不能太低、產品不能賣不出去,否則,他就會把田地收回去。小劍劍說,雖然剛開始他必須用隔離網和鄰田區隔,但他的夢想是,鄰田的老農們會因著他的成功,慢慢加入他的隔離網,一起種植有機,直到有一天,當他的田不需要再用隔離網,玉里的老農們都能一起種植有機時,他就美夢成真了!

10704114_10204373580327356_3235575260184499235_n

小劍劍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70Farmer

劍劍好米創意糧商http://www.luilui.com.tw/html/about/index.aspx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