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洋遊憩作發想,從在地食材概念出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學生用基隆在地的鎖管、石花菜等食材,結合海洋遊憩活動的需要,研發出不添加防腐劑、色素、亞硝酸鹽的香腸、鎖管丸、素煎餃。研發產品的老師、學生都是碩博士生,因而以博士香腸名之,上月正式完成公司登記。
博士創業 展現食物原色
起初,這只是教育部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台的計畫課程,海洋大學講師陳銘仁說,當初大家在腦力激盪時,先從可以在海邊馬上吃的食物構思,搭配海洋遊憩活動,一提起海邊常吃到的小吃,大家自然就連想到香腸。創業團隊負責人林韋良也說,既然香腸普遍被認為是不健康的食物,那麼,是不是可以提供讓人安心的香腸,給大家有新的選擇機會。
然而,香腸的點子一出現,問題緊接而來,林韋良說,當初大家連絞肉要去哪買、肉品要如何處理等等基本概念都沒有。幸好創業的夥伴中有人家裡是豬肉攤,可以確保豬肉的來源、品質。合作久了,廠商半夜將電宰溫體豬送達基隆後,會趁著新鮮馬上幫他們分裝好,一早七、八點,學生們就會開始醃肉,醃完蓋上塑膠布封起來冷藏一天一夜。
學生團隊開發的高粱酒香腸,用電宰溫體豬腿肉、金門高粱酒、糖、鹽等,陳銘仁特別提及,加入香腸的肉桂是從中藥行購買而非食品行,才能確保食材安心。此外,林韋良說,香腸是全手工做成,灌香腸的豬腸因為是天然的,厚薄不一,所以很容易破裂,要多做幾次才能抓到訣竅。
為了讓食物回到原本的樣子,博士香腸不添加防腐劑、色素、亞硝酸鹽,真空包裝後可冷凍保存三個月。另外,香腸有八成是瘦肉,還吃得到肉塊。陳銘仁說,因為沒有其他人工添加物,還曾經有客人詢問,為什麼香腸的顏色這麼淺,陳銘仁剛好可以藉此機會教育,告訴客人沒有添加色素的肉,本來就該是這個顏色。
研發多元安心產品 融入在地特色
基隆在地盛產鎖管、石花菜,陳銘仁說,為了降低食物運送時的碳排放量,學生團隊在研發新產品時,特別選用貼近在地的食材,像是用切塊的鎖管、鯊魚漿製成的鎖管丸,還有素食煎餃等。素食煎餃的內餡除了有高麗菜、豆干、香椿醬外,還添加了八斗子地區盛產的石花菜,將石花菜熬成石花凍添入後,可減少油脂含量,推廣健康素食。
當然,堅持手作、食材,成本自然比市面上高,但是,陳銘仁說,在學校販售還是要以一般學生可以接受的價格訂價,一條香腸賣30元,並沒有因為標榜健康就刻意抬高。目前,除了中午時間會有工讀生在學校販賣熟食外,也提供高粱酒香腸、鎖管丸、素煎餃冷凍宅配。
創業 從直接與顧客接觸開始
上月,博士香腸剛完成公司登記。林韋良說,當初加入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台計畫時,心裡就對創業有一些想法,他在花蓮的農夫市集裡,看到農夫與消費者直接溝通,覺得這種能和顧客面對面的機會,更能傳達產品的理念,縮短銷售經過通路商產生的距離。
這是一段從零到有的過程,林韋良說,他最直接的感動,莫過於聽到來買香腸的一位母親說,以往她都不敢給孩子吃香腸,但博士香腸她會放心地買給孩子吃。海洋大學學生謝季廷也說,博士香腸吃起來很新鮮、沒有肉的腥味,不錯吃。
從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剛退伍的林韋良目前邊當工程師,邊持續經營博士香腸的微型創業。林韋良說,雖然要兼顧很辛苦,但這就是創業的過程,理想和目標並非一蹴可幾,但自從去年爆發食安風波後,他更確信研發安心的食品,是他想做、且該做的事。
(左)博士香腸的店長陳博文(右)博士香腸(圖片提供/陳銘仁)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加入香腸的肉桂是從中藥行購買而非食品行,才能確保食材安心”
不過中藥材的檢驗標準比食品寬鬆很多喔
因為預設的食用量和頻率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