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干染工業色素,突顯食品添加物管理漏洞,近日卻傳出業者覺得食品標示太嚴,希望衛福部放寬標準。
5月上路的新版《食安法》,要求業者必須標出全部的原料和添加物,例如泡麵的品質改良劑,必須寫出含偏磷酸鈉、碳酸鉀、多磷酸鈉或其他化學成分,這幾天卻傳出有業者認為消費者看不懂,透過「台灣國際生命學會」向衛福部建議,「不具功能」且含量小於5%的添加物或原料,不用全部展開。
食品專家批評,衛福部明明在母法《食安法》裡要求,所有原料、複方食品添加物都要展開,卻又另訂草案,創造出「複合原料」這個奇怪的名詞,未來添加物若混合食品原料,可能被視為「複合原料」,再加上業者提出的5%免標示規定,未來許多添加物都不用標示了,大開食安後門。
業者要求不具功能、含量5%以下成份免標示
去年修改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規定,食品的內容物「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之」、「混合二種以上食品添加物,以功能性命名者,應分別標明添加物名稱。」
以統一肉燥麵為例,以往業者只會寫「品質改良劑」,但究竟裡頭有何種化學物質,消費者卻不得而知,新法今年五月上路後,業者必須連化學名稱也展開標示,統一企業便將包裝改成「品質改良劑(偏磷酸鈉、碳酸鉀、無水碳酸鈉、多磷酸鈉)」。
但本月15日《蘋果日報》報導,消費者看到滿滿都是添加物的包裝,抱怨九成標示「看嘸」,業者更直言,消費者看到那麼多添加物,反而不敢來買,影響業績,新聞中寫道「專家建議,複雜難懂的成分可改在官網公布。」
「台灣國際生命學會」集結業者意見 希望衛福部改變
巧合的是,本月8日下午2點,衛福部就曾召開「研擬食品之內容物及食品添加物標示相關規定」討論會議,根據上下游獨家取得的資料,許多廠商透過「台灣國際生命學會」(ILSI Taiwan)反應,希望「不具功能」且佔最終產品比例小於5%的輔助性原料,可以免展開標示。
此外,若是含有兩種成分以上的「複合原料」,但單一成分佔5%以下,該成分不用標示,只要用複合原料的名稱即可,但必須有CNS國家標準相關規範,或相關行業標準。
「國際生命學會」(ILSI)是跨國組織,根據其網站簡介,在全球共有16個組織,結合產業界、學術界、政府,對營養、食品、毒理等進行研究,宣導正確的科學資訊。去年7月28日在台成立分支「台灣國際生命學會」(ILSI Taiwan),會長就是前台大食科所教授、油脂專家孫璐西。
雖然該會目標是結合產官學界,但32個會員幾乎全是產業界,超過一半都是食品廠,包括統一、愛之味、泰山、味全、佳格等國內大廠,美商可口可樂也是其一。
創新名詞,食品專家批為業者開後門
消費者可能霧煞煞,到底什麼是複合原料?什麼是輔助性原料?什麼是複方食品添加物?
根據《食安法》第3條名詞定義,複方食品添加物指的是由單方組成的食品添加物,衛福部今年4月公佈的「包裝食品之內容物及食品添加物名稱標示原則(草案)」則做了更詳細的說明,複方食品添加物由單方與其他單方添加物組合而成,或單方添加物加上輔料之食品,「製成具有食品添加物功能,非供直接食用的調製品」。
例如「複方防腐劑」是由單方添加物「二醋酸鈉」、單方添加物「檸檬酸」及食品原料「乳糖」組成。
在提煉或組成各種原料時,需要一些輔助成分幫忙溶解、稀釋、黏合,這些輔助成分就稱為輔料,例如化學調製的醬油,需要鹽酸協助分解大豆蛋白質,但鹽酸在作用時就被中和或去除,在最後產品中沒功能,即為輔料。
上述兩個名詞都是業界常用、食藥署先前就曾公告的定義,不過複合原料卻不曾出現在《食安法》定義。根據衛福部公告的「包裝食品之內容物及食品添加物名稱標示原則(草案)」,複合原料「係指本身為二種以上原料組成,且非以食品添加物為關鍵原料,可供食品製程中使用之構成物。」
衛福部舉例,「咖哩粉」是由胡荽粉、小茴香粉、薑母粉、大蒜粉、紅辣椒粉等原料組成的複合原料。
添加物+食品原料,是添加物還是原料?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不願具名的食品專家指出,複合原料以及複方食品添加物的定義相當模糊,複合原料的定義特別提到「非以食品添加物為關鍵原料」,也就是說,若添加物混合食品原料,但添加物佔的比例小,就能稱為「複合原料」,再加上業者要求,「複合原料單一成分佔5%以下,該成分不用標示」,未來複合原料裡的添加物很可能不用標示。
在食品界任職超過30年的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陳俊成指出,國際上根本沒有5%免標示的規範,食品添加物的宗旨是:少量添加就能發揮效果,「佔1%就嚇死人了」。
他舉例,大家熟悉的奶精,目前被視為複合原料,其成分有澱粉水解物、28%~36%的油脂,另外還有5%以下的乳化劑,乳化劑含量雖少,但一點點就能發揮效果,如果照業者要求,奶精中的乳化劑都不用標了。
另一位專家則質疑,奶精中只有氫化棕櫚油算得上是食品原料,其餘都是添加物,但奶精到底要算複合原料還是複方添加物,目前定義很模糊,全由衛福部說了算。
複合原料免標示內容物,稽察員現場難分辨
這位專家指出,現在的食品大多含2種以上成分,衛福部自己公佈的「食品良好衛生規範」,食品原料只有分主原料、副原料、食品添加物,現在又創出「複合原料」這個詞,「根本是在打迷糊帳,為業者開後門。」
他認為,業者如果因為包裝受限,寫不下那麼多名詞,一些被帶進來的添加物,或許可以公告在網站上,但業者自己要知道有何成分。
例如咖哩牛肉調味包中的咖哩粉,末端標示可直接寫咖哩粉,不用一一指出咖哩粉中有胡荽粉、小茴香粉、薑母粉等等,但必須上網公告,再用QR code或其他方式讓消費者可查詢;製造咖哩粉的業者販售原料給下游食品廠時,也必須在包裝清楚寫明此咖哩粉的成分含胡荽粉、小茴香粉、薑母粉等等。
他擔憂,如果創出複方原料這個詞,咖哩粉所佔產品原料不到5%就可免標示,除消費者不知道成分,稽查員在現場看不到包裝袋上的標示,根本不知道裡頭含有什麼東西。此外,今年好不容易有立委修法要求食品廠、食品添加物廠、飼料廠分廠分照,若按此規則,食品廠和食品添加物廠根本分不開。「現在《食安法》母法動不了,有心人士就開始對施行細則和標示原則動手腳,創造看不懂的新名詞,知法玩法。」
我就知道,前幾天業者找媒體大動作報導假消息,想要將化學名詞隱藏成口語化,原來還有後續動作喔!
大家都管不到官員的想法,只能抗議。
可是衛福部新上任的部長是食品專家,專家自己最清楚食品化學科技,如果想要讓臺灣美食王國變成亡國,就放爛吧。
國內不檢測的東西,又將成分隱藏,妄想騙自己人說是安全食品。
但如果業者野心大,想要外銷國外,外國還是會驗,不良成分會驗出來,然後公告全世界。
現在做假,遲早會摔車啦!到時候丟臉丟到全球!
現在不流行一手遮天,那都是駝鳥心態!
上網查成分,有確定業者會寫出「全部成分」嗎?
該不會又是有隱瞞?
況且,誰會這麼努力,吃個東西還上網查全成分後才買,應該沒幾位吧?
講到咖哩粉與咖哩塊,就滿肚子氣,現在一大堆叫咖哩的,根本不是真的用好成分來做成咖哩。
很多都加上有的沒有的化學藥劑,硬填充成咖哩味。
所以,只要用了咖哩塊,或是常見的咖哩粉,做出來的咖哩料理,味道都很相近。
反而自己用各種真正食材調出來的咖哩,都不是那種味道,再依比例不同,或依使用成分多寡,還會有不同味道,每次做都有小差異與驚喜。
但各位,去外面隨便點咖哩餐來吃,有吃出很多特別味道嗎?
應該多是吃到同個相似口味吧!
表示大多數的業者,都是用咖哩塊或現成的咖哩粉,因為那些咖哩都是有添加藥劑,所以做出來的味道都一致。
跟香精問題是一樣,用了,做出來食品幾乎是一樣味道。
教人家做咖哩料理的老師們,很多都要學員直接用咖哩塊來做。
老師們到底知不知道咖哩塊的問題?
還是想說他自己的老師也這樣教,所以繼續這樣教學,把大家都教錯了,然後學員去做料理給其他人吃,都這樣亂用,都是這樣餵大家,難怪食安問題沒完沒了!
而且,講真的,如果做咖哩料理,所用的咖哩都是真食材做出來的,不管價格怎樣,光咖哩調味這塊,就是沒辦法做大量。
廠商能一次供給這麼多家業者,還能讓業者每天大量出餐,所以內幕是什麼,想也知道。
同樣,用了植物奶油(乳瑪琳),或是用酥油等,做出來的口感味覺,也是相近的那種味道。
常吃真食物,再回頭吃到化學的,就會知道了。
而且,化學的比較香濃,常吃化學的,反而不喜歡吃真食材。
雖然添加的藥劑是合法,但能盡量不吃就不要吃,不是嗎?
況且會添加合法化學藥劑的食品,誰知道哪一天業者又會把它變成添加工業級的方式呢?
畢竟現在很多黑心食品都是這樣來的,不得不防範!
為什麼老是會有人認為標示全展開=無法添加違法成分………別傻了, 不管有沒有展開標示你都無法知道廠商加了什麼!
從來沒有人認為,標示全展開=無違法添加劑!
硬性規定成分全部標示的原始目的:
只要法律或法令有明白規定,當官員與民間查驗時,可以依此來罰及檢舉業者,這樣可避免業者做假、與減少做黑心食品的機會。
如果默認讓業者隱藏成分,到時候查到有黑心,或是有造假,就不能罰廠商業者了,這樣廠商與業者可以完全避掉罰金與刑責,也可避掉大眾輿論。
不然那些廠商為何要這麼積極的大動作找媒體,還找台灣國際生命學會來護航,就是想要完全避掉「被罰的機會」啊!
而且,食品沒有標示夠清楚,買的人與吃的人,若以前從來沒吃過真食物,無法靠味覺與嗅覺品嚐來辨認真假,會誤以為買到的食品完全沒有添加劑,認為自己買到的都是真食材,根本不會知道自己吃下多少的化學合成物。
若像以前一樣都沒要求要寫全成分,讓大家都不知道周遭的食品幾乎都有添加物,所以現在才恍然大悟瞭解黑心食品是怎樣來的。
更何況,一旦沒硬性規定全標示,會有更多的業者來矇騙消費者,全都自稱是用真正食材料,結果私底下卻是化學加工,卻還得賣得很貴,讓業者荷包賺得滿滿的。
這樣,就算查出是假的,查到有用化學添加物、查到有黑心,但消費者再怎樣生氣,也不能要求政府依法罰他們,最後賠上的還是大家的健康與金錢。
有誰想要看到這樣的後果呢?
現在是奸商的天下,食品業要有良心,絕對不可能壯大這麼快,更不可能開這麼多家連鎖店。
那些大連鎖店的業者,說食品都沒問題,才有鬼!
這些大廠只是沒去徹底查,不代表真的沒問題!
重點,只要沒人去查驗成分,什麼成分都隨便廠商業者寫。
所以,還是要硬性規定寫出全部,一旦查到了,才可以依法罰他們,不然大家只能任廠商業者宰殺!
官員們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成為人民的公僕,請盡忠職守,不要官商勾結,對不起共養你們的小民百姓。
上下游記者請持續監督報導,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