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試辦永續海鮮尾牙,台灣首次端出通過RFI(責任漁業指標)漁獲料理

最近是許多公司行號吃尾牙的時間,不過在慰勞員工同時,也別忘記慰勞我們的地球。為了推廣環保、可追溯的永續海鮮尾牙,10個環保團體昨天在板橋永安公園席開18桌,採用通過「責任漁業指標」(RFI)的紅魽、生態養殖的白蝦、文蛤等,每一道料理都有「身分證」追溯來源、漁法,證明保育和獵捕可以和平共處,明年還要擴大規模到凱道辦桌,揪更多民眾一起來愛海洋。

每隻魚都有身分證

1533884_1002681083092803_6043093304363986387_n (1)
永續海鮮尾牙採用具有RFI認證的紅魽做生魚片,山葵則來自阿里山

尾牙、年節將至,辦桌時總是少不了海鮮,不過你可知道過年時常吃的白鯧,因為過度捕撈已經面臨生存危機、 華人愛吃的魚翅,有98%來自保育類的鯊魚嗎?

為了翻轉「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惡名,10個環保團體身體力行,昨天在板橋辦了一場「永續海鮮聯合尾牙」,生魚片捨棄瀕臨滅絕的黑鮪魚,改用澎湖一支釣、具有RFI認證的紅魽,甚至用阿里山的新鮮山葵,磨成沒有任何添加物的哇沙米,又香又嗆,和新鮮的漁獲相輔相成,現場許多人大讚好好吃。

承辦尾牙的「湧升海洋公司」十多年前便開始尋找友善環境的海鮮,依據聯合國「責任漁業管理規範Resp onsible Fishery Management」,和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一起制定、推動RFI。

老闆徐承堉表示,RFI的評分標準有五項,包括水產品在食物鏈的營養位階、生產或捕撈方式、族群數量的回復力、族群數量的瀕危性、漁業管理強度的現況等,是專為台灣量身打造的標章,這是第一次有RFI漁獲以料理型式面世。

1507184_1002687863092125_3759465066697136539_n
RFI指南

吃少吃巧,和漁業共生

10933962_1002693346424910_4279371996398197823_n

俗稱吳郭魚的台灣鯛同樣不抽地下水,引用花蓮天然湧泉水,雖然因為溫度低,成長時間比一般多30%,肉質卻因此更細緻鮮美,沒有一般台灣鯛的土味,清蒸就很好吃,有參與尾牙的民眾把這道菜列為昨天的NO.1,直說很少吃到那麼緊實的台灣鯛。

徐承堉說,這些台灣鯛有外銷日本的潛力,一般人可能覺得台灣鯛很普遍、價格便宜,但只要用不同的養殖方式,就能獲得不同結果,台灣人常因食材便宜,大量消費,不僅造成環境負擔,也影響身體健康,生態養殖的台灣鯛雖然比較貴,但消費者可以取用適當的量,對大自然環保,也對體內環保。

事實上,昨天的十道菜雖然都採用可以追蹤的魚產和蔬菜,價格卻比許多大飯店便宜,一桌只要1萬元,雖然場地、人事費用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也證明選用當季、合宜的海鮮,不比高檔的龍蝦、黑鮪、魚翅貴。

主廚武展丞說,辦過3千多桌,一般只要有3道海鮮料理就要1萬元,因為有些民眾喜歡吃昂貴、稀有的海鮮,例如龍膽石斑,其實只要適度取用,選擇適合台灣的漁產就好,台灣的養殖和冷凍技術高超,民眾可以7成選用養殖,其餘吃野生捕撈,讓漁業可以永續。

10525834_1002683786425866_1840031800529067190_n
湧泉水養殖的台灣鯛,肉質緊實新鮮

試辦口碑好,明年相約凱道見

10409543_1002684833092428_6924954418303572771_n
徐承堉推動海鮮追溯10多年

特別的是,這次尾牙的櫻花蝦油飯中,加入具有爭議的魩仔魚,這絕非不小心,而是徐承堉特別安排的巧思。

他說,許多人認為魩仔魚是許多魚的幼苗,但這句話不完全正確,1月的魩仔魚主要是鯷魚,3、4月是許多大魚繁殖的季節,這時的魩仔魚才比較多是魚幼苗,台灣確實抓了太多魩仔魚,不過也有在合法時間、合法數量捕撈、申報的業者,端出這道菜,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魩仔魚的來源,同時鼓勵合法的生產者,否則一旦他們得不到支持,可能變成非法,對海洋環境的破壞更嚴重。

尾牙發起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成員陳秉亨說,一開始是為了保護白海豚,興起海鮮尾牙的點子,很多人常以為保育和經濟互相對立,希望藉著永續海鮮打破這個迷思,「有健康的海洋才有健康的白海豚、健康的台灣。」希望民眾尾牙、春節時,可以拒吃魚翅、黑鮪魚,選用永續海洋的食材。

昨天前來的環保團體包括「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關注海洋的團體,以及其餘倡議環保的組織,平常多半在抗議場合互相聲援,昨天難得不是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相見,但仍不忘宣傳議題,許多人大喊2015核電廠全關、拆掉美麗灣、遠雄倒台,獲得全場熱烈掌聲,相約明年擴大舉辦尾牙,直接到凱道辦桌,邀請更多民眾一同參與。

(永續海鮮尾牙詳細資訊,可洽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email:twsousa@gmail.com)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