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不器,對家鄉不棄
「君子不器」,源自於論語為政篇。簡單說是指人要廣泛學習各項事物,不受限。【對未來不器,對家鄉不棄】是二位苗栗通霄的青年人錢湘伶與戴成恩,回到自已生長的家鄉,成立了一間公司,以這二句話做為公司的標語。而這二句話很有深度,深深打動了我。

一次朋友的介紹,讓我認識了他們二位,邀請她們加入「大島台灣-遇見在地青年夢想家」的活動。這讓我有了機緣造訪這裡,造訪這充滿趣味的地方。湘伶與我約在新埔火車站,不是新竹的新埔哦~這是一座日治時代的火車站,也是一座離海岸線最近火車站。海,稍為環視一下便看得到,而這裡也充滿了海的味道。我提早到了,火車緩緩進站,二位年青人混在一堆老人家中出站,一眼便知是湘伶他們。

與湘伶和成恩聊了一會,聊聊她們現在正在做什麼? 湘伶先是成立了【農村小愛】,她們拿起筆桿,寫出農村的故事、漁村的故事,辦農夫二手市集,為的是想做到農村不再是農村、農村是文化的發根地,並且想做到藝術造村,讓鮭魚返鄉。不久後,湘伶與成恩,成立了「不器有限公司」,進一步擴大營運規模。選擇在自已的家鄉創業,充分展現出她們的企圖心,不放棄農村,為農村爭一口氣,為西海岸開啟每一處風景。

湘伶接著帶領我到通霄虎頭山,造訪了一座【通霄神社】。台灣很有趣,常常你剛在海邊,不到5分鐘車程便是山景。一到達這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二座「鳥居」,這鳥居真的是真材「石」料,難怪這鳥居的形狀算是簡單的,因為用了這麼好與硬的花岡岩石材。拜殿整修過,但外觀部份改為閩南式建築。日治時代的神社能大致保留的真的不多,可到此一觀,只是一旁社務所已傾倒頹廢了。而屋頂的脊上有一個國民黨黨徽,挺突兀的,這是戰後被放上去的,馬上可以理解的時代產物,就不多說了。我到訪的時間是星期日,遊客不多,拜殿也大門深鎖,只剩外觀供人遊覽,內部完全沒有再利用,甚是可惜。

由通霄神社再往上走是虎頭山公園,不久便可看到一個「台灣光復紀念碑」,而這裡也是一覽通霄的好地方。通霄市區、海岸線、通霄火力發電廠皆可一覽無遺,視野開拓,值得到這走走。

湘伶問我,上次來通霄是何時? 我回答是二個月前,來「找路」的。找路?? 湘伶被我說得一頭霧水。我是真的特定來找路的,前先日子,我讀到一本書叫「省道台一線的故事」,這本書描述台灣南北向縱貫線的由來與延伸,讀這本書有如一趟台灣歷史之旅,頗為有趣。縱貫線經幾次變遷,有些古道被拓寬,成為台一線的一部份;有些古道已消失,淹沒在荒煙漫草之中;而有些古道則原始地被保留下來,形成山徑。根據書中有寫,在通霄白沙屯就還有這麼一段縱貫古道被保留下來,而我非常好奇這樣的古道現在的模樣。一日閒來的午後,開著車,走到苗栗台一線與61號快速道路交會處,便是白沙屯。白沙屯最有名的是祭祠媽祖的「拱天宮」,但那天出現在那的遊客,大概只有我是來「找路」的。而我依著書上的說明,延著山稜找尋相似的地方,同時做一趟懷古之旅。

一個通霄鎮內有3 個火車站,有漁港、有縱貫道,有神社,可見苗栗通霄是很有歷史的地方。當然,工業的發展,造就了農漁村的沒落,這是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而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像湘伶與成恩這樣,願意回到家鄉創業,希望藉由與鄉土文化與生活方式結合的商業模式,為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貢獻一份最誠摯的心意,也讓自己與家人重新扎根在故鄉的土地上。對未來不器,對家鄉不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