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舍十倍增 老農嘆地皮炒到買不起

宜蘭縣政府估計,過去15年,宜蘭農舍增加了7600多棟,諷刺的是,以有機栽培打出名號的三星行健有機村,因為沒有農藥汙染,反倒成為農舍熱點,比對2005年和2013年的Google空照圖,行健溪一路一段短短400公尺路程,竟多了10棟房。一手推動行健有機村的合作社主席張美感嘆地說,這些農舍是在炒地皮,真正務農維生的人根本買不起。

網友上傳豪華農舍照片,住一晚上萬

644451_1040576612636583_6804000524179759447_n
(右)行健有機村合作社主席張美(攝影/林慧貞)

張美說,行健溪維護得太漂亮,10多年前附近開始蓋起農舍,2009年推動有機村,又引來一波熱潮,一年至少蓋1、20間,「代書說,有人就是專門找我們那邊的地,因為不想吸到農藥。」 他哭笑不得,其實推動有機村後,農民收益增加了,也有5、6個年輕人回來,大家更珍惜土地,但現在蓋的農舍,村民根本買不起。

宜蘭「種」農舍的速度有多快?打開Google地圖就能看出端倪,2005年,行健溪一路一段附近,僅零星散落4、5棟農舍,其餘都是綠油油農地,到了2013年,同一條路上綿延近10棟農舍,且都在田中央。

2005-03-15
2005年,行健溪一路一段附近的農舍分布
2013-11-30
2013年,行健溪一路一段附近的農舍分布

民間團體台灣農村陣線前天發起的「農舍非農用?全國百大經典豪華農舍」活動中,邀請網友上傳農舍照片,不到48小時,已有4000多人參加,這張三星農舍對照圖引起許多討論,有人直言怵目驚心,這個活動上傳的農舍照片大多位在宜蘭,一棟比一棟豪華,有位在稻田旁的獨棟城堡,外觀神似生態節目的「國家地理頻道民宿」,許多農舍大剌剌申請民宿資格,一晚要價上萬,網友諷刺地說,做農這麼好賺我也要去賺。

在地老農:「擔憂福島核災區食品,為什麼不疼惜我們的土地?」

10943686_1040570105970567_458947447380444590_n
冬山農民林崑陵(攝影/林慧貞)

宜蘭縣長林聰賢連任後,終於決心整頓農舍,週一預告「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草案,嚴格審查申請人是否實際務農,卻遭400多位農民和房仲業者包圍議會抗議,反對縣府草案的民眾質疑支持者並非宜蘭在地人,還嗆聲:「要種田去別的地方」。

昨天議會邀請林聰賢專案報告,雖然適逢插秧農忙期,但在地團體「守護宜蘭工作坊」仍號召20多位農民,拿著秧苗和自己種的菜,宣示「真農民」身份。

65歲的冬山老農林崑陵穿著雨鞋說,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在地農民,比賽犁田不會輸人,宜蘭有這麼好的土地,這一代人要是破壞了,後輩子孫將來怎麼活,「現在大家擔憂福島核災區的食品,那為什麼不疼惜我們的土地?」

從小在宜蘭賞鳥的台師大研究生林哲安,眼見水鳥棲地一塊塊被農舍破壞,去年說服新南老農減農藥栽培「田董米」,他說,為了讓大家瞭解宜蘭土地的好,結合當地生態,舉辦各式各樣導覽、小旅行,老農獲利,年輕人也有工作機會,是一種多贏局面,今年還將擴大面積,「誰說農業不值錢?誰說年輕人不爭氣?」但農舍卻會毀了這些心血。

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農民李寶蓮說,把土地賣掉就像殺掉一隻金雞母,只為了取一顆蛋,要求農舍農用不是要和任何人起衝突,縣府應規劃農村住宅區,提出農業發展方向,讓農民看到農業未來。

10801964_1040576262636618_8511970238106522877_n
守護宜蘭工作坊呼籲珍惜農地農用(攝影/林慧貞)

 

反對方批違背中央法令,自成宜蘭國

宜蘭縣政府2月10日宣佈暫停審查農舍申請2個月,農業處希望趕在4月10日前公告審查辦法,許多房仲業者和農民把握時間抗議,昨天林聰賢在議會報告時,二樓旁聽席不時傳出「林聰賢不要做秀」、「下台」的鼓噪聲,現場火藥味濃厚。

一位自稱在宜蘭有農地的楊先生痛罵,農委會規定自然人就可買農地,宜蘭縣府卻限制蓋農舍要有農保,簡直自成「宜蘭國」。

不過記者追問他的田在哪?是否有在耕種?他僅含糊回答田在宜蘭縣,反問「種田能賺多少?」現在不算是全職務農,只有種一些菜而已。

另一位抗議農民李仲苗,身兼房仲業者身份,他也直言:「種田收入比22k還不如,」現在雖有種,但非主要收入,先前申請蓋農舍,卻被縣府卡住,現在又來預告嚴格的審查辦法,「簡直欺壓百姓,」要求縣府聽進民眾的聲音。

19990_1040577679303143_927003410146640691_n
許多農民和房仲業者都到旁聽席聽縣長報告農舍審查的草案(攝影/林慧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