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災區產品輸台疑雲 六大問題釐清

福島核災後,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生產製造的食品禁止輸台,近來卻疑似產地標示不實而流入台灣,凸顯邊境把關漏洞。這起疑似「改標」事件,究竟是進口商、出口商申報不實有意瞞騙?或是政府沒有明訂遊戲規則,把關不力?

而這次政府除產品中日文是否相符為判准之外,「產地代碼」是最重要關鍵也最惹議,食藥署用以判斷產地真偽的代碼,被質疑並未與官方或日廠確認,反而自行以部落格或維基百科為準,引發公信力質疑。目前產品雖已下架、且經輻射檢測過關,但未來日本輸台產品將如何管理?上下游整理六大問題,幫你一次了解事件脈絡。

一、這次疑似「改標」事件,食藥署如何判定日本輸台食品標示不實?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德原說,判別疑似標示不實的產品有三種方式:

(一)產品的中文標示與日文標示都寫五縣,這五縣的產品本來就禁止輸台,業者若進口產品一定違法。例如中標與日標都寫「福島」。

(二)中文標示雖然不是日本五縣,但撕開標籤後,發現原文標示製造地為五縣,判定標示不實。例如中標製造地寫「東京」,但撕開標籤發現日本原文標示來自「福島」;至於到底是日本出口商、台灣進口商,還是報關行黏貼不實標示,則要再釐清。

(三)中文標示和日本原文標示都相符,但比對「代碼」後,發現與製造地不符,涉「報驗不實」;至於是否為「標示不實」,檢調還要再確認,也是這次事件最大的爭議點。例如中標和日標都寫「東京」,但食藥署查詢代碼後,發現該代碼是指製造地在「櫪木縣」。

二、日本食品在邊境輸入時,政府是否有要求核對代碼?

王德原坦言,政府以往並沒有要求檢視產品代碼,食藥署也是近期稽核過程中才發現「代碼」是指製造地,以往只要求中文標示必須與日文標示相符,並檢視相關書面文件後放行,各國海關也都是如此。

但從今年3月19日稽查後,發現有進口食品疑似標示不實,已要求進口商在輸入日本食品時,除了中文標示與日本原文標示必須相符外,還必須確認代碼。

三、食藥署參考部落客彙整或維基百科的代碼,有公信力嗎?

目前食藥署對日本輸台食品的來源判定,包含「中文標示」、「原文標示」與「代碼」,三者都相符才算合格。王德原坦承,的確是近期稽查過程中才發現代碼的「秘密」,並以此為最終判定標準。

至於從哪裡獲得代碼資訊?王德原說,食藥署是依據日本食品廠官方網站公布的代碼、部落客彙整文章以及維基百科上的代碼資訊做為核對依據。

但前天上煬、太冠和勵拓三家進口業者召開記者會,認為政府拿部落客彙整的產地代碼資訊,並非參考日本官方提供的資料,公信力有待商榷。

王德原解釋,因在日本代碼是由廠商自願性標示,目前可以透過「製造所固有記號http://www45.atwiki.jp/seizousho/sp/pages/1.html)」查詢,但因為有些日本食品廠有公開,有些則沒有,代碼資訊不夠齊全,所以食藥署才參考部落客和維基百科的資訊。

王德原說,雖然沒辦法完全保證網路上列出的代碼是否具公信力,但目前一切從嚴認定,任何蛛絲馬跡都不會放過,將疑似標示不實產品預防性下架,防止國人吃到有問題的產品。

至於其他國家有無像日本一樣,有些產品不會標示生產製造地,而用代碼表示?王德原說,還要再跟國外確認,逐步建立相關資料庫。

四、食藥署何不向日本交流協會直接詢問「代碼」?

王德原昨日早上開記者會時說,曾請食藥署同仁詢問日本交流協會關於代碼的問題,但未獲答覆;下午卻改口說,日本交流協會指出,日本官方沒有權利要求食品業者提供代碼相關資訊。

對此,日本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表示,前天是食藥署第一次來詢問,已明確回覆。根據「日本消費者廳(http://www.caa.go.jp/)」的規範,日本的產品必須標明「製造所在地」或「代表製造所在地的記號(例如代碼)」,廠商並沒有公告代碼的義務,但如果日本境內的消費者詢問,廠商仍必須回答。

五、進口商是明知故犯還是真的不知情?

目前眾說紛紜。

(1)業者說法:

許多進口商如上煬、太冠、勵拓、盛裕等,雖然輸入日本食品時,中文標示和日文標示都相符,卻被食藥署查到產地代碼與中、日標示不符,判定違規。

進口商紛紛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因以往報關時,只要核對日本產品的原文標示和中文標示相符即可,根本沒聽過日本境內的廠商還會以代碼表示製造地,這次食藥署以代碼為標準判定標示不實,實在冤枉。

盛裕貿易有限公司黃小姐說,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25條,為了讓國人看得懂產品資訊,進口食品都必須有中文標示。因此,中文標示是在日本時,就委請日本的出口商照原文翻譯貼好的,台灣進口商不疑有他,也沒機會篡改。

黃小姐推測,這些出口商在日本只負責集貨,再賣給台灣進口商,搞不好連出口商都不知道代碼的意義,而且日本食品原廠的官方網站也未公告。

「只有原廠或總代理商才可能知道代碼,」黃小姐舉「森永」為例,森永在日本屬大廠,其還委託下游許多衛星工廠製造產品,這些小工廠可能散落在五縣,但台灣進口商並不知情。在製造過程中,小工廠自行標示代表製造地的代碼,「我們只是平行輸入商,依法申請產品報驗和進口,沒聽過還要符合代碼。」

然而,台灣麒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卻說,之前就已知道代碼表示製造地,並承認在輸入日本食品時的確有環節疏漏,「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已將疑似問題產品下架;至於為何會誤進五縣的食品,目前還在追溯中。

(2)官方說法:

雖然業者頻喊冤,但王德原認為業者說謊,「進口商進口日本產品多年,怎麼可能不知道代碼跟產地的關係?」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第7條「食品業者之自主管理、自主檢驗及通報與送檢義務」,業者在進口時本來就應了解相關標示與程序,對產品負責。

王德原推測,福島災區及其週邊的產品比較便宜,業者為了賺取廣大利潤而冒險闖關;但多名進口商都說,五縣的食品價格並沒有比較低,而且這些產品在日本境內都有流通,並非次級品。

六、未來日本食品輸台,政府如何管控?

福島核災後,食藥署規定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生產製造的食品禁止輸台,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及茶葉等9大類食品,邊境採逐批檢驗。

但至今日本產品檢驗輻射量都合格,因此回歸風險管理原則,依比例抽批查驗。王德原說,「一般抽批查驗」比例為2到5%,一次不合格則「加強抽批查驗」,比例提高為20到50%,若再不合格則採100%「逐批查驗」;反之,如果逐批查驗後業者有改善,抽驗比例就會降低為20到50%,依此類推。

「改標」事件發生後,針對日本輸台的食品,邊境對於「來源」的查核將會更嚴格。王德原說,從3月19日稽查後,發現13家進口商涉標示不實,未來這13家進口商在輸入日本食品時,邊境採「逐批查核」,包含中文標示、日文標示和代碼都要相符,其他進口食品則依風險管理概念,按比例抽批查驗書面資料與衛生標準(包含農藥、重金屬等)。

未來是否加強檢驗日本輸台食品的輻射含量?

王德原說,這五縣的食品本來就禁止輸台,更遑論檢驗輻射含量。這次事件爆發後,食藥署之所以將疑似問題食品送原能會檢驗輻射含量,主要是因為這些產品來自禁止輸台的五縣,這五縣位於核災及其週邊地區,可能有輻射疑慮。

而且這次事件進口的食品多為餅乾、糖果或飲料,並不在目前食藥署規定的「日本輸台9大類食品」內,所以原本就無須抽檢輻射含量。未來仍保持9大類食品須抽檢輻射含量,其他日本食品不需抽檢輻射含量。

44
圖片來源/行政院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