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高雄,杉林,枋寮-【歸蜜】

“高雄.杉林.枋寮”

四面環山的開闊谷地,河流圍繞的療癒地景,二月陽光灑下,聚落開始下著黃金雨,嗡嗡嗡,山的孩子歸來,辛勤的飛滿整個山林,五月隨黃金雨落滿地,山的孩子又到異地打拼 。

春分,荔枝花開時,歸來故鄉取蜜;穀雨,龍眼花謝時,又到異地尋蜜,蜜蜂就像離鄉的遊子,與蜂農成了彼此的“閨密”。

【高雄,杉林,枋寮】─ 隱於台29線通仙巷的小聚落,裡面有一群樂天又知足的人們,過著靠天吃飯,倚山生活的日子,平凡中有著不平凡的生活智慧。
【高雄,杉林,枋寮】─ 隱於台29線通仙巷的小聚落,裡面有一群樂天又知足的人們,過著靠天吃飯,倚山生活的日子,平凡中有著不平凡的生活智慧。

“一心堅守原鄉的卓大哥,一位災後返鄉的青年,一個台北下來的小編,一群紮根原鄉的夥伴”

「老了,跑不動了,只好偶爾請年輕人開車去採啦!」卓大哥露出微笑,請我們喝杯蜜茶

人家常說,蜂農的命就跟自己養的蜜蜂一樣,哪裡有蜜就往哪去,常要隨著花期奔波在南北各地的果園,到處去放蜂採蜜;只是年屆耳順的卓貴興大哥已不貪多,寧願待在枋寮,眷戀著家旁的那片果樹,守著每年約莫春分、榖雨短短一兩個月間的龍眼、荔枝花期,讓蜜蜂放肆地採蜜。

八八風災後,枋寮被迫遷村,但仍有族人回來住在安全的處所,卓大哥就是其中一例。對家鄉的眷戀,所以要更努力。他們的阿祖曾種過苧麻,和渡河來到這裡的平地人換虱目魚乾;他們的阿公種過樹薯,賣給商人養豬做白膠。現在枋寮放眼望去的龍眼荔枝,和成群採蜜的蜜蜂,則是卓大哥一家回鄉定居的希望。

有別於餵糖水而生的蜂蜜,採果花的蜂蜜不死甜,有淡淡花香,卻也因此得靠天吃飯,一遇天候變化,「像今年落雨少,蜜也採得少,就少收好多。」

即使如此,卓大哥仍希望把最好的品質留給每位嚐蜜的人,堅持讓脫水後的含水量維持在 19%,相對於一般 20% 的含水量,他的蜂蜜保存期限可以更長、更好,「常溫下好好保存,兩、三年都不會壞!」只是如此一來,能賣的蜂蜜就更少了,族人才希望能不透過中盤商,自己的品牌自己賣,在堅持品質的同時,又能讓家人有更足夠的溫飽。再怎麼辛苦,因為有家鄉和家人的甜蜜,也想回家工作啊!喝了一口蜜茶,感受到天然蜂蜜的芬芳,卓大哥笑了,一旁的妻子也笑了。

蜜蜂,是閨蜜;家人,也是閨蜜。

【軋蜜】─ 天黑黑,太陽公公還在睡,我們已跟著卓大哥的腳步,鬥陣去軋蜜,雙手溫柔的打開蜂箱,輕輕抖動蜂片,將蜂片放進特製的圓筒,運用離心力迅速轉動,蜂蜜一點一滴,談不上什麼豐收,背早已濕了,卻也知足的笑了。
【軋蜜】─ 天黑黑,太陽公公還在睡,我們已跟著卓大哥的腳步,鬥陣去軋蜜,雙手溫柔的打開蜂箱,輕輕抖動蜂片,將蜂片放進特製的圓筒,運用離心力迅速轉動,蜂蜜一點一滴,談不上什麼豐收,背早已濕了,卻也知足的笑了。

“返鄉青年的小語”

災後我們返鄉,回到成長的土地上,找回黝黑皮膚下的不平凡,平埔族群的血緣,我們是大武壠的後裔,回家的路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如此艱難,我們想實現【回到原鄉,與山林共生,在土裡永續】的夢想,因此除了以往的田調與紀錄,今年我們自發性的幫助在地農家,朝理想踏出第一步,推廣直接向農夫購買與繼續紮根原鄉的理念,我們從不需加工處裡的純蜂蜜出發,在自己有限的經濟基礎下,從基本的營養標示檢驗出發,我們會繼續努力,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支持與加油。相關訂購資訊

【歸蜜】─ 春分:陽光灑下,聚落開始下著黃金雨,嗡嗡嗡,嗡嗡嗡,山的孩子歸來,辛勤的飛滿整個山林。穀雨:隨黃金雨落滿地,山的孩子又到異地打拼了。
【歸蜜】─ 春分:陽光灑下,聚落開始下著黃金雨,嗡嗡嗡,嗡嗡嗡,山的孩子歸來,辛勤的飛滿整個山林。穀雨:隨黃金雨落滿地,山的孩子又到異地打拼了。

《 蜂農:卓大哥 / 圖:Chieh Yu-Huang / 楊家峻(枋寮青年)、潘惠婷、徐銘駿(小林青年) / 文:方克舟(MATA TAIWAN 總編輯) 、楊家峻 / 品牌設計:野上野下 》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