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校園午餐非基改的做不到與不想做,柯P你搞清楚了嗎?

面對議員關於校園午餐使用基改食品如何檢驗把關的詢問,昨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市議會專案報告上表示,無基改的午餐政策「好像做不到」,政策恐怕需要修改。柯P此番「好像做不到」跳票發言,委實令我們感到失望與遺憾。如此片面決定一項重大食安政策變革是否有經過完整討論?掌管北市校園午餐政策的市府團隊究竟曾否下功夫了解非基改議題,以提供市長作為施政及回應質詢之參考?難不成真的是虛應故事的選舉空頭支票?

針對議員質詢非基改食材認證問題,根據新修訂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30條規定,輸入之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應依海關專屬貨品分類號列申請查驗並申報有關資訊。自去年10月起,基改及非基改玉蜀黍、玉米粒、大豆、大豆粉等10項各有專屬貨號。也就是說,若學校及家長對於食材是否為非基改有所疑慮,即可依法要求或於招標時明定供應商需提出非基改食品原料進口專屬貨號證明,以作為判別基準。柯市長或許百務纏身,但教育及衛生局處等幕僚機構不可能不瞭解新的《食品安全衛生法》的法律規範吧?

此外,相較六都其他城市,台北市的非基改校園午餐政策明顯的沒有什麼具體作為。2015年1月21日台南市教育局在《南市教安(二)字第 1040046227 號函》公文中,即要求「學校辦理午餐食材採購時應採用非基因改造食品(黃豆及玉米),並於採購契約中規範及請廠商提出檢驗證明。」;台中市長林佳龍則採取經費補助五元的方式,鼓勵增加校園午餐非基改食材使用量。桃園市長鄭文燦指示自今年九月新學年度起,實施「學校營養午餐天天安心食材」政策,補助每週每位學生五元的食材費用,每周提供三天有機蔬菜、一天吉園圃及一天非基因改造食材;負責校園午餐業務的高雄市體健科科長鍾毓英則表示,目前高雄市不使用基改黃豆學校數已由103年度的153校,增加至104年度的252校,達成率已有97%。

我們或許可以體諒台北市並非農業生產地,因此全面非基改校園午餐本非一蹴可及,但只要柯市長能承諾於四年任期內達成並提出具體分階段落實計畫,我們都非常樂觀其成且願意從旁提供各式專業協助。然而今天柯市長卻如此直接背棄選前選民期待,在絲毫沒有徵詢專家學者、家長及倡議團體意見的狀況之下,斷然片面以模糊語意宣告重大食安政策完全轉向,這倒也未免太不尊重自己於選前所許下的承諾以及投出手上選票的這群家長!

選後半年間,許多地方首長、家長、學校、團膳業者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企圖翻轉校園午餐大量供應「基改飼料豆」的國際級醜聞。位居首善之都的柯市長言行均動見觀瞻,宣布重大政策宣示應謹慎為之,否則以其民意影響力,很有可能一夕抹煞全國各地民眾辛苦至今的微小成果。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呼籲柯市長重新謹慎思考如何推動非基改午餐政策,若遭遇任何困難與有任何需協助之處,我們當不吝提供相關資訊與行動策略,這才是落實開放政府公民參與的真諦。


贊助【非基改校園午餐行動系列報導】 http://we-report.org/proposal/9448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