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議員關於校園午餐使用基改食品如何檢驗把關的詢問,昨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市議會專案報告上表示,無基改的午餐政策「好像做不到」,政策恐怕需要修改。柯P此番「好像做不到」跳票發言,委實令我們感到失望與遺憾。如此片面決定一項重大食安政策變革是否有經過完整討論?掌管北市校園午餐政策的市府團隊究竟曾否下功夫了解非基改議題,以提供市長作為施政及回應質詢之參考?難不成真的是虛應故事的選舉空頭支票?
針對議員質詢非基改食材認證問題,根據新修訂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30條規定,輸入之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應依海關專屬貨品分類號列申請查驗並申報有關資訊。自去年10月起,基改及非基改玉蜀黍、玉米粒、大豆、大豆粉等10項各有專屬貨號。也就是說,若學校及家長對於食材是否為非基改有所疑慮,即可依法要求或於招標時明定供應商需提出非基改食品原料進口專屬貨號證明,以作為判別基準。柯市長或許百務纏身,但教育及衛生局處等幕僚機構不可能不瞭解新的《食品安全衛生法》的法律規範吧?
此外,相較六都其他城市,台北市的非基改校園午餐政策明顯的沒有什麼具體作為。2015年1月21日台南市教育局在《南市教安(二)字第 1040046227 號函》公文中,即要求「學校辦理午餐食材採購時應採用非基因改造食品(黃豆及玉米),並於採購契約中規範及請廠商提出檢驗證明。」;台中市長林佳龍則採取經費補助五元的方式,鼓勵增加校園午餐非基改食材使用量。桃園市長鄭文燦指示自今年九月新學年度起,實施「學校營養午餐天天安心食材」政策,補助每週每位學生五元的食材費用,每周提供三天有機蔬菜、一天吉園圃及一天非基因改造食材;負責校園午餐業務的高雄市體健科科長鍾毓英則表示,目前高雄市不使用基改黃豆學校數已由103年度的153校,增加至104年度的252校,達成率已有97%。
我們或許可以體諒台北市並非農業生產地,因此全面非基改校園午餐本非一蹴可及,但只要柯市長能承諾於四年任期內達成並提出具體分階段落實計畫,我們都非常樂觀其成且願意從旁提供各式專業協助。然而今天柯市長卻如此直接背棄選前選民期待,在絲毫沒有徵詢專家學者、家長及倡議團體意見的狀況之下,斷然片面以模糊語意宣告重大食安政策完全轉向,這倒也未免太不尊重自己於選前所許下的承諾以及投出手上選票的這群家長!
選後半年間,許多地方首長、家長、學校、團膳業者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企圖翻轉校園午餐大量供應「基改飼料豆」的國際級醜聞。位居首善之都的柯市長言行均動見觀瞻,宣布重大政策宣示應謹慎為之,否則以其民意影響力,很有可能一夕抹煞全國各地民眾辛苦至今的微小成果。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呼籲柯市長重新謹慎思考如何推動非基改午餐政策,若遭遇任何困難與有任何需協助之處,我們當不吝提供相關資訊與行動策略,這才是落實開放政府公民參與的真諦。
贊助【非基改校園午餐行動系列報導】 http://we-report.org/proposal/9448
其實還蠻好奇一般學校餐飲使用玉米跟黃豆的原粒及簡單加工製品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因為基改玉米似乎幾乎都是不適合直接供人類食用原粒的玉米? (玉米加工品使用量又更相對少,還是說基改甜玉米已經普及?) 而且通常即使食用甜玉米也是以菜餚而非主食的量?
而豆乾、豆腐、及毛豆比例應該也不可能高到取代全部午餐供應蛋白質? (其實還蠻好奇毛豆的皂素、植酸、抗胰蛋白酶的相關含量?)
另蠻好奇5元是怎樣計算補助的? 即使食材中不使用黃豆或玉米,也能獲得5元補助嗎?
基改玉米可能進入食品供應鏈的途徑還有玉米糖漿吧
如果把複雜加工產品都算進去,那就真的很多樣? 只是仍不曉得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依去除水分後的重量?
所以基改糖漿的主成份是什麼??裡面會出現基因?
要不要想清楚再來回應??
因為臺北市政府負債不少,猜測柯P可能不想讓臺北市變成第二個苗栗,所以東省西省的!
連牛奶都不想補助了,還想要不吃基改黃豆?
但是,換個角度想,這些當父母親的臺北市民們,連區區一個鮮奶錢都拿不出來?為了避開基改黃豆,而要增加的金額,也不想拿出來?漲,就唉唉叫?
低收入戶,就另當別論!
大家老是想佔市政府的便宜,未免有一點太那個了吧
還有,對於團膳──這種大型處理營養午餐的方式,有點小感冒。
食安問題看這麼多了,所有大廠出錯率很高,再多麼嚴謹的SOP都沒用。只要有錢,只要有辦法,什麼漏洞都會鑽,又因為太大廠,很難監督完善,所以防不勝防!
覺得,讓學校擁有中央廚房來做營養午餐,反而安全多了!
只是成本可能會高一點,但是,再怎樣高,應該也不會貴太多。
再不然,就帶自家做的便當來蒸啊!
很想省錢的父母親,就是「省小孩的健康」!
最近看到有不少人,對於「基改」無感,一直講說「沒科學證據會影響健康」,所以保持中立態度,覺得強烈反對基改的人是「宗教信仰」。
但是,這些持中立態度的人都沒想到,要是基改的問題,一定要等拿到「證據」之後,才再來避,人類的健康與環境生態早就被破壞了。已被傷害的健康與被基改污染的環境,能回得來嗎?難道不能做「預防性」的避免嗎?
就像反式脂肪一樣,當初製造出來時,全球狂歡,覺得是了不起的高科技,可以解救人類烘焙問題及省很多錢。但現在證實這種人造的,很不好。可是,大家已吃這麼多了,而間接造成生病與沒命的人,難道能回得來嗎?
認真地覺得當我們在討論基改的時候需要同時提出討論加入或移除的基因是甚麼。
基改可以加入一段可產生對人體有毒蛋白的基因,那就馬上會看到影響,也可以加入一段無意義的片段,都是基改卻沒有一點影響。基改只是工具,加入的基因才是重點,拜託討論的時候請指出特定的功能,不然根本不知道你想要說甚麼。
底下示範一下不指出功能會是甚麼狀況:
A食品工廠在所生產的榨菜中用勺子加入了XX。
所以XX是甚麼?不知道
不說XX是甚麼能夠判斷產品具有風險嗎?不知道
如果XX是焦油,那可能可以判斷有較高的風險。
如果XX是蔗糖,那我可以判斷風險比較低。
我用的工具是甚麼?是勺子。
換回要討論基改的時候
Monsanto在所生產的大豆中以基改加入了抗殺草劑RoundUp的基因。
這個例子中,我知道它加入了那段能生產必需胺基酸但是又不受Glyphosate影響的蛋白DNA,我知道這會帶來生產效率增加的好處,同時我也知道會帶來強大篩選壓力的壞處,還有….那些你知道的壞處,然後才能夠討論到底是好是壞,才能夠判斷風險。
一直號稱:基改食物讓人類不會有饑荒問題,是明顯的商業洗腦文,更是另類的宗教信仰!
忘了是哪一年,美國的基改玉米,也撐不過旱災而大量減產!說好的可解決饑荒,是解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