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食安食農共學系列接力兩場美豬議題講座,從整體產業發展到第一線業者的觀察,共學小組的夥伴將更進一步進入台灣肉品業生產現場,見微知著,從抽驗檢疫、衛生消毒與進出管制看見台灣肉品產業的困境與契機。
本次參訪對象:信功肉品加工場,坐落屏東長治的田園間。白色的大門和幾棟主建築很難直接與屠宰業聯想,倒是每位訪客進門的基本消毒程序令人印象深 刻:漂白水消毒鞋底、酒精消毒、去除手錶等配件與戴口罩。豬隻進場也不遑多讓,米醋淋浴既徹底消毒又避免消毒水造成藥物殘留。更進一步,場區人員進出動線 與豬隻進場動線是嚴格區分的,以避免相互污染。
「豬快樂,人吃了才會健康」
信功平均一週進行兩次屠宰,雖參訪當天正是作業日,卻沒有刻板印象中充斥豬隻恐慌的叫聲和屠宰,卻看見一座「畜魂碑」靜立在場區角落,似乎在呼應信功創辦人楊博元倡導人道屠宰的理念:「豬快樂,人吃了才會健康」。
楊博元董事長嚴禁員工踢打豬隻,他認為不僅可避免豬隻恐慌產生內分泌破壞肉質,也是對於豬最基本的尊重。甚至,豬隻下車後就順著區隔通道,避免接觸 到屠宰的氣味與聲響,讓豬隻可在安穩的心理狀態下進入繫留欄,並在繫留欄等待18小時恢復運輸過程中的疲乏,讓豬隻肌肉內不會堆積過多的酸影響口感。
嚴謹的屠宰
參訪成員順著動線進入屠宰區,之前從未看過豬隻屠宰的夥伴難免有些不安,但也再次見證信功嚴謹的屠宰流程。首先,鞋套、頭套、安全帽與長筒雨鞋、防護衣一件都不能少,再經過洗手液、手部清潔消毒程序,才真正進入水霧瀰漫的屠宰區。
豬隻分批2~3隻逐次從通道口進入屠宰區,由440伏特電壓由耳後電暈,再進行放血,避免豬隻痛苦。吊掛後依序進行清除內臟、綁肛等程序,而水霧瀰 漫的原因正式過程中不斷清洗的結果,而駐場的獸醫師也就在這樣環境中逐批檢驗豬隻內臟確保無疫病情形的發生。雖然本次參訪因時段關係,無法
除了上述嚴謹明確的屠宰流程,遠高於法定標準的自主檢驗與對契約牧場的要求,更是信功建立品牌信任的重要關鍵。信功在台灣許多地方都擁有契約牧場, 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穩定的收購的前提是疫病、藥物殘留零檢出,包含令人聞之色變的瘦肉精。信功都有自己特別嚴格的檢測標準,每50隻抽驗4頭、每季重金 屬抽驗等。
為維繫這一連串的檢驗,信功很早就著手建立產銷履歷,不同契約牧場分批分次每隻編號,建立每隻豬的「身份證」。雖從消費者的角度肯定信功諸多努力,但也從信功幹部口中聽到台灣豬肉產業的困境與辛酸。
品質?市場?
在參訪過程中所見所知的信功追求品質所投入的成本,卻反而成為進入台灣內銷市場的障礙。進入台灣內銷市場陷於低價競爭,而品質淪為次要課題,而相關標章 制度又往往無法提供相應的市場宣傳效益。舉例來說,信功希望進入學校機關等團體膳食的市場,會因為價格偏高而在以「低價得標」遊戲規則下屢屢挫敗。而 CAS等食品標章,過於浮濫又缺乏推廣,一般民眾往往將信將疑或不理不睬。面對種種不利因素,信功只能選擇將重心擺在外銷加工品到日本,這種高品質高消費的市場。
信功的困境不只是一家企業的困難,例如信功在低價競爭的成本壓力下,只能以略高於行情價收購契約牧場,雖然穩定,卻也沒有更大的經濟誘因,吸引更多的牧場加入或者轉移更大的量給信功。
這不僅是信功的困境,也是台灣豬肉產業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當肉品安全風險高漲的情形下,我們如何將低價的陷阱重新找回真正對人體、對環境友善的肉品生產模式。
本系列活動報導,將延續這個討論主題,進入本次參訪第二站,信功的契約牧場:滿生牧場。探究契約牧場的理念與如何看待台灣豬肉產業的困境與未來。
蠻好奇團膳市場究竟應該定位於偏高價或偏低價市場?
以及究竟有多少人先天遺傳上能感覺到更多種類的未列為核准添加物的鮮甜味成分? (就是可以感受到更多種物質有鮮味的先天遺傳?以及其受屠宰時間與冷凍保存的影響?)
還有對團膳來說安全、價格、與營養的平衡點是落在高價還是低價? (只是想到舌尖上的中國採訪富X康龍華廠?的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