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廚房屹立17年 推廣自然農法蔬果

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間販賣有機產品、推廣生機飲食的店家屹立不搖17年?讓消費者一試成主顧、員工一跟跟隨了10多年?位於天母巷弄「健康廚房」的老闆謝昭順坦言,「我只是把『真的東西』找回來,在每項農產品上清楚標出產地和農民,如實介紹給消費者,消費者自然願意相信。」

11295881_1008369932508116_4653444113313636333_n
採用自然農法的小黃瓜。(攝影/郭琇真)

「因為自己不敢吃,自然不敢賣」

20年前,謝昭順原本在天母的士東市場擺攤,販賣手捲素食,當時他早已茹素多年,他自知農藥、化學肥料對土地的傷害很大,那時台北的有機商店根本沒幾家,但他會到樸園有機以及聖德科斯(尚未遭統一收購前)購買食材;從小他就不敢吃有顏色的糖果,「因為怕死,不敢買,自然就不會想賣假的東西給客人。」

謝昭順市場擺攤沒多久,在朋友的牽線下參觀了台東的清淨農場,他發現原來有機農產這一塊有著許多層次,其中採取「自然農法」的更為天然、友善,也因此在那網路還不發達的時代,他陸續將這些堅持友善農法的農產品,帶到市場裡賣給大眾,越賣越多,後來索性在市場旁開一間小店。

11259145_1008370215841421_3197613861099858002_n
(攝影/郭琇真)

用信任建立與消費者的連結

記者採訪時正值春夏交替之際,店裡的水果就有5、6種,包含鳳梨、木瓜、香蕉等,有些正值有機轉型期,劉昭順也如實標上,一到中午,店裡的客人絡繹不絕,有的選購農產品,有的喊了聲「用餐!」便找張桌子坐下,很多都是老主顧,住在市場附近的陳太太和這家店結緣快10年,因為認識劉老闆改變了許多飲食習慣,願意花錢買好食材,「我買水果一定來這家!」

經營之道別無他法,謝昭順說,誠實最為上策,像台灣採行有機農法的葡萄很少,他的店裡也沒有賣有機葡萄,所以客人要下手時,他都會特別提醒,他認為,「這沒什麼特別,我只是把真的東西找回來,消費者願意相信你後,一路走來就很輕鬆。」

20085_1008368479174928_5371510528149592480_n
店裡的農產品,老闆都如實標出來自哪個產地與農民。(攝影/郭琇真)

比起商業化的有機農產 自然農法更天然

店裡除了販賣有機農作物、加工品外,謝昭順會特別向消費者推廣自然農法的農作物,他說,自然農法和一般快速、大量或使用網室生產的有機農產品不同,自然農法需要2到3年的時間醞釀,讓土地慢慢恢復原始生態,等到那時只要把種籽或種苗種下,其餘交給老天爺照顧,不施任何的有機資材,也沒有任何病蟲害防治。

謝昭順隨手拿了店裡販賣的自然農法小黃瓜,清洗、對扳,清脆的聲響不絕於耳,他指出,採自然農法前需先「自家採種」,所謂的自家採種就是將老的種子挑起來,明年再種,因為種子對這塊土地的四季變化有記憶,播種下去後,不施肥料,種子為了尋找成長的養分,懂得與旁邊的雜草競爭養分,它的根系會長得很深,深層的土壤裡通常飽含礦物質,所以這類農法的農作物都會含有大量礦物質,因為沒有施以肥料,硝酸鹽含量僅介於0到100間。

土地、蔬果長的快樂 人吃了才健康

11032679_1008370669174709_4031767127159573045_n
(攝影/郭琇真)

謝昭順之所以喜愛推廣自然農法,是因為它沒有太多人為的成分在裡頭,不是用「人的腦袋種出來的東西」。他提到,有些有機很商業,細細計算肥料該施以多少的氮磷鉀,讓蔬菜快速長大,卻沒有去思考這些植物長的快不快樂,往往這樣的菜很嫩很甜,但不如自然農法種出來的蔬菜強壯、清爽。

謝昭順在宜蘭員山鄉也有一塊田,採行自然農法栽種當季蔬果已有7年的時間,他指出,台灣堅持這樣農法的農民約有100多人,這樣農法的精神就像森林裡的大樹一樣,將人為的介入降到最低,讓土壤裡的微生物群快樂成長,因為不能施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所以「蟲吃剩下來的就是我們的」,他說,一般害蟲最多會吃掉40%到50%的產量,人類若心有與自然界共存的心,有這樣的理解與共識,其實不用藥很簡單。

販售有機蔬果,店裡可以拿到3成的利潤,但自然農法的蔬果因為價格更高,許多消費者無法接受,所以店裡通常都是以成本價賣出,不過謝昭順仍然甘之如飴,他認為,台灣太小,大家很容易為了競爭而壓低價格,但追求便宜的背後就是做假,所以消費者自主意識的抬頭,相信要買真的食材很重要。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