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聽見,心靈與土地的對話

鋒面過境,雨潤大地。5月23日週末午後的台北,有一百多位民眾冒雨聚集在市長官邸,使表演廳內座無虛席,為的是參加「心靈與土地的對話」座談會,聆聽泰國KKF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Daycha、阿原肥皂創辦人江榮原和法鼓山心靈環保農法專案負責人果祥法師三位對友善大地的跨界對談。

本次活動由KKF在台推廣中心與樂土文化工作室主辦,新北市保護生態大地協會協辦,阿原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贊助。主持人由合樸農學市集召集人陳孟凱擔任,三位與談人分別來自農業、企業與宗教界,其背景差異性極大,然而他們卻共同致力於土地的關懷,這是最動人之處。座談會分為三部分進行:首先是個人短講,接著是共同座談,最後是觀眾問答。

20150523-14h07m38s-_MG_3650活動由主持人陳孟凱開場介紹

20150523-14h15m10s-_MG_3680活動吸引一百多人參加座無虛席

 

個人短講:致力於關懷土地的心路歷程

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Daycha Siripatra是泰國華裔第三代,早期家中擁有龐大的土地、家境寬裕,許多佃農向他們租地;人生的改變發生在他敬愛的母親往生時,他為了報答親恩參加短期出家四個月,而有機會對生命重新反思。他從中體會到如果能從事無傷害性且對自他有益的工作,就是一種很好的修行,因而成立「米之神基金會」,開始與農民一起研究有機無毒的耕種技術,改善他們的生活並保護大地,投入至今已有二十餘年。Daycha表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大地,耕種技術也是米之神所給予的,他認為自己的使命不只是幫助泰國農友,身為華人後代,這幾年有機會來到台灣,也希望對台灣的農友有所幫助。然而,Daycha也秉持佛法的精神強調:「不要相信我所說的,請大家自親去體會和驗證。」

20150523-14h14m44s-_MG_3679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Daycha(後為譯者Laura)

阿原肥皂創辦人江榮原,他觀察到台灣近十年來有一波「歸農運動」,包括許多的知識學習和心靈追求,這對於過去政府仿效美國將農業工業化、大量產出,是很大的衝突;然而這也意味著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已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心靈及健康的需求。八年前,他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租下私人土地,帶領團隊開闢農場種植藥草,由於從素人開始接觸土地和農耕,才發現面臨了種種嚴峻的問題與挑戰,但也因為沒有傳統包袱,便直接學習自然農法,學習製作堆肥、培養微生物菌等,而走得更勇敢更有力量,意外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也因為這樣的友善生產方式而建立了消費價值。

20150523-14h28m38s-_MG_3709阿原肥皂創辦人江榮原

法鼓山的果祥法師是農家子弟,從小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因為關心,她發現土地已遭受到嚴重破壞,農田裡許多生物都消失了,食物和水果也失去原有的滋味。她深入去思考和探究現代農耕的問題,發現所謂的「有機」應是「整個食物鏈完整的存在」,這與佛法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觀念相符,「一」與「一切」是彼此相互影響的,因此生物的存在、快樂及和諧互動,可以創造人類的幸福、光明和希望。法師近年來走訪許多採行自然農法的農場,自己也有一座菜園,她從實際農耕和自然生態觀察中深刻體會,如果我們能好好善待大地,將會得到最豐美的回饋。

20150523-15h42m56s-_MG_3787法鼓山心靈環保專案負責人果祥法師

 

共同座談:心靈的「需要」和「想要」

接下來的共同座談,主持人首先拋出的探討主題是:心靈的「需要」和「想要」,現代人隨著欲望追求物質經常過於浪費,請三位從土地的思考出發來談這個問題。

果祥法師認為,現代人過於重視外表和物質,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好的陽光、空氣、水,但卻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反而破壞了基本需要,例如臭氧層被破壞造成紫外線過強、空氣及水質污染嚴重,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未來和下一代。聖嚴法師曾說:「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提醒我們應該重新反思。

江榮原說當年他租下農場時,自己所要的是一種滿足自我的「心靈農業」,從中實踐自己的「想要」,包括施行自然農法、有機堆肥、生物防治等,因為這樣的想要,需要就發生了;也因為公司對土地、農作物和原料的善待,吸引消費者支持,同時也支持了他的心靈農業。他提到佛家的林園哲學中所說的:「感樹恩,念地德,起而行,利眾生」,正如地球上有微生物菌的分解,生物的平衡才能維持,他認為如果我們的想要能夠尊重需要,就能和諧共處,透過耕耘努力也就能夠利益大眾。

Daycha覺得為了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就是「需要」,在物質上包括乾淨的空氣、水和營養健康的食物,但是這些需求如果過度也會破壞土地和環境;在心靈上,我們常感覺擔憂、煩惱,經常是來自有許多的想要不能滿足。在這個高科技時代, IT科技使人對於網路的真實和幻象混淆不清,許多人因此而憂鬱甚至自殺;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資訊或知識,而是智慧。他笑說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分別真實和幻象,所以不使用手機,他也建議大家減少使用高科技產品或網路,將時間用於靜坐可以使心靈更強壯;將時間用於與自然相處可以學習到許多智慧,才能使我們擁有幸福人生。

IMG_2506現場觀眾聆聽神情專注

 

共同座談:從勞動經驗談心靈體會

第二個探討主題是,請與談人分享在勞動經驗中的心靈體會。江榮原首先建議大眾,當你有一個希望和目標時,請同時把你的絕望和欲望拿出來,一起放在天秤上就會很有感受和力量。他因從事農場工作,發現許多人都面臨到二個問題:一是無抵抗的有機,即面對土質、水文、風向等天然條件的考驗;二是有抵抗的有機,即周遭農田使用慣行農法噴灑農藥時的如何面對。他認為不僅自己要和土地對話,更應該以社區營造的精神與人互相交流、合作,進而發揮影響力,例如楊儒門建立平台幫助小農銷售農產品,主婦聯盟讓消費者參與並發揮監督力量都是很好的例子。

Daycha將勞動擴大為工作來談,他認為一個好的工作不應只是為了謀生,而是能帶來人生的意義,也能帶來昇華和自由。好的工作會包含幫助他人,將愛與理念傳播出去。因此,他身體力行將時間用於自然農法的推廣,讓農友們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自己也充滿喜悅。他分享自己在土地勞動31年來的經驗,深深體會當他友善對待大地時,所獲得的回饋遠遠高於他的付出。因此,Daycha邀請大家一起來實踐這樣利人利己又有意義的工作。

 

觀眾問答:在接觸土地經驗中所獲得的最大療癒或改變

最後的觀眾提問:請問三位與談人在接觸土地經驗中所獲得的最大療癒或改變。Daycha分享他的四項體會讓他改變:第一,發現智慧的根源來自於大自然,從自然中學習到許多直接的真理和智慧。第二,大自然中的每個元素,例如樹木、溪流、土地都是互相連結、互為一體,人類只是其中一個元素,人與大自然也是一體的。第三,自然可以沒有我們,但是我們卻不能沒有自然,否則人類將無法生存,因此對大自然充滿尊敬和感恩。第四,人來到世間都不是意外,每個人都有使命和意義,如果沒有找到,人生就會再重考、重來,因此他勉勵大家要努力去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果祥法師獲得最大的益處是身體健康的改善。在田園間勞動身體、呼吸乾淨的空氣和吃天然健康的食物,都使她的健康和精神狀況改善許多,飲食更簡單,感官也更靈敏。她鼓勵都市人有機會應該去親身體驗,從勞動中感受身心的愉悅,體驗身在田園和都市中的不同,體會農人的甘與苦,更能體會食物生產的價值和意義,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做的。

江榮原最大的學習則是變得更勇敢。他曾為了解決農場的各種問題面臨許多狀況:例如為了水源建置生態池,池中的蝌蚪青蛙卻引來蛇類,為了使果樹結果而養蜂卻引來虎頭蜂,因為製作的堆肥不成熟引來山豬等等。由於面對土地上的種種演變和考驗,反而使人變得更勇敢,就是在別人的花園開花也要努力綻放。

IMG_2600x與談人、主持人與譯者會後合影

 

尾聲

從座談會中我們發現,Daycha以樸實精神深耕大地三十年為農友無私奉獻,江榮原以堅定信念善待土地經營企業,果祥法師以佛家慈悲精神愛護眾生,三位與談人的特質與精神各有所長令人敬佩,所談內容也碰撞出許多精彩的交集和火花,與會者莫不專注聆聽並獲得不同面向的啟發,可惜時間有限讓人意猶未盡!當天除了座談,現場也提供天然健康的薄荷茶與米食點心品嘗,讓觀眾聽的到也吃的到對大地的關心與支持。主辦單位希望藉此引起社會大眾對友善大地的重視,凝聚關懷友善環境的力量一起努力,讓大地母親更加芬芳美麗,讓我們的心靈與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圖:法鼓山提供/吳嘉峯攝影,樂土文化/許琇晴攝影)

 

更多活動照片及相關訊息:FB樂土行旅粉絲團

2015年KKF自然農法巡迴工作坊訊息:KKF在台灣官網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