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間國小,由知名的「觀自在有機農場」輔導種稻課程,103年神農獎得主林瑞鵬是他們的指導老師,而校內農務種植體驗則是由「大王菜舖子」負責人王福裕先生指導種玉米,讓校園農園化。雖然,去年(103年)才開始食農教育的推動,任誰都相信,這兒將成為食農教育的搖籃。這個學校就是「平和國小」。
「去年(103年) 在校長的連繫之下, 水稻是在校外觀自在有機農場種植。近八分地的農地,配合種稻的時序,大約每月一次安排小朋友去體驗種稻。」溫麗雲主任說:「學校位於花蓮縱谷平原上,全校47位學童,包含客家人、閩南人、阿美族人、太魯閣族人。」李校長說:「我們這兒的家長大多務農,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慣型農業的,像就有種西瓜的大戶,在花蓮的溪床上種了好機萬株的西瓜。居民大多以種植西瓜、蔬菜為主,種稻的反而很少。像觀自在這樣的有機農夫,還是很少的。不過,我們的食農教育設定的就是從認識『有機農業』開始,期待孩子學習之後,能夠影響家長,也算是紮根啦!」
談到學校的食農教育是否依照孩子的年級而有不同的安排,校長的答案倒是有趣。「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食農課程,我們是安排在綜合活動課程進行。」李校長說:「食農教育,是一個強調五感體驗的過程,包含農業生產、食品加工、有機概念、食物味道等主題。這學期我們安排一系列課程,聘請我們的家長會委員,『大王菜鋪子』老闆王福裕先生指導,除了全校一起種植黃豆,還有在每週三下午以一年級的6個小朋友為主,進行農務與食材體驗活動,像認識田野生態、採集桑椹、自己動手製作桑椹果醬等,這群孩子都玩得很開心。」
至於種稻體驗的部分,校長展示了小朋友手繪的漂亮棉質米袋,他說:「去年收割後,學校辦了一場慶祝豐收的活動。活動中爆米香,還買了超市的棉袋,先由小朋友自行彩繪,活動當日讓每人裝滿一袋米帶回家去,孩子與當日參與的家長們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