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耕作本土紅薏仁 產量提升15%

天氣越來越熱,許多人會來上一碗冰冰涼涼的薏仁湯,不過你有看過紅色的薏仁嗎?市面上看到的白薏仁大多從國外進口,近年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輔導中部地區栽種紅薏仁,一改以往旱作栽培模式,推廣水田耕作,使用水稻條播機播種,讓成熟時間更一致穩定,產量提升15%。

左邊是台灣本土紅薏苡,右邊是進口的白殼薏苡

左邊是台灣本土紅薏苡,右邊是進口的白殼薏苡2

薏苡種子需預先浸種催芽

薏仁又稱薏苡,台灣人雖然愛吃薏苡,栽培面積卻不大,有九成必須依賴泰國進口,屬於白殼種,為了避免運送過程產生黃麴毒素,大多數的進口薏苡都會先去外殻,變成市面上我們看到的白色薏苡。

不過可能有許多人發現,近年來市面上出現另一種穿著紅色衣服的薏苡,這是從日本引進,由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改良出的本土紅薏苡。

近年台灣吹起養生風,加上農委會每公頃4.5萬元的轉作補助,中南部紛紛種起紅薏苡,一般人認為紅薏苡是粗放管理的雜糧,不過對第一次栽培的農民來說,紅薏苡可是麻煩又難以捉摸的作物。

「曾經有農民播種下去,著急地問我說怎麼都沒發芽,看了之後才發現他根本沒浸種,只有六成出芽率,這一期大概就完蛋了。」原來使用旱作栽培的紅薏苡,必須像稻子一樣先浸種催芽,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林雲康說,很多農民不知道,以為薏苡像玉米一樣直接撒種子,發現沒出芽時已經來不及了。

就算知道要浸種,如果沒有拿捏好技術,出芽時間不一致,前面可能已經收成了,後面才開始抽穗,薏苡成熟後會乾掉,被風輕輕一吹便落粒,因此若前期沒有掌握好,收獲將大打折扣。

薏苡成熟乾燥後容易被風吹落,因此育苗時必須控制整齊度

薏苡成熟乾燥後容易被風吹落,因此育苗時必須控制整齊度

水田栽培,產量更穩定

為了方便農民種植,台中農改場研發出水田栽培技術,先在苗盤育苗2週,再用水稻秧苗移植機移到田中,略微浸水,可讓生育比較整齊,便於管理,讓產量更穩定。

林雲康說,紅薏苡是雜糧中比較耐濕耐浸泡的作物,薏苡病蟲害不嚴重,只有前期雜草比較惱人,適度浸水可以抑制雜草。

薏苡需要長日照,適合在中南部栽培,林雲康說,台中大雅、彰化二林、等已習慣用旱作,中部地區比較不熟悉,若有新農友想加入,可以推廣用水作。

台中區農改場研究員林雲康

台中區農改場研究員林雲康

留麩皮,本土薏苡更健康

穀類容易產生黃麴毒素,相較於需要長途運輸的進口薏苡,本土出產的薏苡更新鮮健康。林雲康說,紅薏苡外殻硬,磨掉殼後仍有紅色外皮,因此稱為紅薏苡,麩皮含有豐富的薏苡酯,可促進人體健康,進口白薏苡的麩皮則容易在去殼時脫落,連帶把營養都去掉了。

習慣旱作薏苡的農民,每公頃產量可以到2800~3000公斤,且薏苡分櫱數多,螟蟲危害較輕微,適合發展有機栽培,許多農會發展出薏仁雪花片、薏仁紅麴脆片等養生產品,供不應求。

林雲康說,去年台灣栽種面積約有150公頃,主要分布在台中大雅、彰化二林、嘉義朴子,以及南投草屯,薏苡可說是目前雜糧轉作中,經濟效益最好的作物,今年面積持續增加,希望推廣水田栽培後,可以增加更多面積;不過薏苡會造成子宮收縮,因此孕婦不宜食用。

水田耕作的紅薏苡比較沒雜草,成熟時間一致

台中區農改場研究員林雲康3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