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海拔地區種樹,除了常見的樟樹、櫸木、肖楠,還有沒有別的選擇?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推薦,種植「易受害」的台灣特有種叢花百日青(Podocarpus fasciculus de Laub),因新枒呈紅色、具觀賞性,果實又可供給鳥類、松鼠食用,相當適合作為中海拔學校、社區、部落的綠化景觀植物,同時促進生態多樣性。
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調查,台灣原生裸子植物包括蘭嶼羅漢松、大葉羅漢松、小葉羅漢松、桃實百日青、叢花百日青等,共有20種及8變種;而光特有種就有13種和5變種,佔64%。
叢花百日青就是一種台灣特有種的裸子常綠喬木,屬於羅漢松科、羅漢松屬,樹幹通直、高可達15到20公尺,且雌雄不同株。其葉面呈現線狀、狹長形,並帶有彎度;果實部分可分成較小顆的種實和膨大的種托,而種托會因成熟度由青變黃、再轉紅。古人認為種實、種托合起來看起來像「身穿袈裟的羅漢」,所以才以「羅漢松」稱之。


而叢花百日青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500到2500公尺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地點遍及宜蘭、苗栗、台中等地,而在台中烏石坑、鞍馬山、八仙山、大雪山等地數量最多。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黃士元說,由於叢花百日青分布範圍零散,族群間較獨立、缺少基因交流,所以被列為「易受害」的保育類植物。
根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簡稱IUCN)規範,將物種依照瀕危程度分成低危險、易受害、瀕臨滅絕、嚴重瀕臨滅絕、滅絕等不同等級。其中「易受害」是指過去10年內直接觀察而推論族群數減少一半,或族群小、侷限分布等。
雖然叢花百日青屬「常綠」植物,但每年3月新發出的嫩芽呈現「紅色」,遠看萬綠叢中點點紅,極具觀賞性,站在保護、推廣的立場,「很推薦學校、部落、社區當作綠化植物。」但黃士元說,考量原先分佈的區域,建議還是以中海拔的地區植栽,「如果氣候過於炎熱就不利生長。」
除觀賞價值外,由於果實可當作松鼠的食物,果托又是鳥類的最愛,人亦可食用,因此又能供給生態養成。特生中心已有準備叢花百日青的苗木,提供給需要的學校、社區、部落使用,並期許藉民眾種植,以增進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