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女蛟龍 貢寮海女採石花

日劇《小海女》描述日本東北捕海膽的海女故事,堪稱2013年最紅的日劇,也讓拍攝地岩手縣的海女文化再度翻紅,不過海女文化並非日本獨有,包括韓國、中國等太平洋沿岸國家,都有漁村婦女徒手捕撈海鮮。在台灣東北角的八斗子、貢寮、野柳海岸,也有一群在海中奉獻了數十年青春的海女,但他們採的不是海膽,而是許多民眾耳熟能詳的石花菜。

60歲的黃美雪就是其中之一。身為貢寮龍洞人,一出生就注定和海脫離不了關係,從小看著長輩在海中浮沈,採回一袋袋紫紅色海藻,10幾歲時開始幫忙家裡曬石花,再長大些,便被領著一起入海,一採就是3、40年。

不像日劇中的海女穿得鮮豔亮麗、整齊劃一,配備專業的護目鏡,這群東北角的海女本土味十足,自己DIY創意防曬頭套,將兩塊布縫起來,剪出6個圓洞,露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雖然簡陋,卻色彩繽紛,橘、紅、黑、藍⋯⋯,別有一番古樸的感覺。據說這裡的海女以前是綁頭巾,但後來發現頭套更方便,防曬之餘,還能避免頭髮亂飛。

其餘的潛水裝扮也很隨意,一件從夜市買來的長內搭褲、普通棉質長袖上衣,偶爾在溫度低時穿上潛水用的防寒衣,配備鞋店裡就可買到的短橡膠雨鞋,比一般人浮淺還要簡便。

雖然器具比不過人,但這群海女個個是水中蛟龍,不帶氧氣筒,直潛3、4公尺深的海底,在短幾秒暫停呼吸的空檔中,俐落地拔起附在珊瑚礁岩上的石花菜,順著綁在腰際的繩子,裝進自製的網袋;運氣好時,一浮一沈間,可以裝滿1、2個30斤網袋,連午飯都來不及吃。

摘石花菜是許多東北角小孩從小就會的技能。(柯金源攝)
摘石花菜是許多東北角小孩從小就會的技能。(柯金源攝)

並不是每個晴朗的日子都能出海。採訪當天,萬里無雲,30度高溫逼出額頭汗珠,天氣好時,海女一次可以採5、6個小時,這天卻早早上岸,只採了三個多小時,美雪阿姨說,每天都要看當地潮汐才能決定何時出海,浪太大容易擦撞到岩石受傷。

每個海女的手臂上,或多或少都佈著深淺不一的短疤,但隔天仍照常下海,問美雪阿姨不會痛嗎?他仍秉持一貫笑容說:「我們是海邊人,不會痛啦。」

漁村子女,會游泳就會採石花菜

每次被問到怎麼踏上海女這條路,美雪阿姨總笑笑地回答不知道,「海邊人就自然會游泳,會游泳就會採石花啊。」年輕時,它可以扛著2、30斤的石花菜走海岸路,不過他感嘆地說,現在都搬不動了,只能請漁民開船來載囉。

貢寮龍洞社區是典型漁村,男人出海捕魚,閒暇之餘協助採石花菜,女人10多歲便到台北打工,幫忙帶小孩、做女工,直到農曆2月至5月,隨著石花菜產季,洄游返家。

同樣是土生土長的海女楊阿姨說,採石花菜雖然辛苦,但比起出外工作,還是回家比較好,而且再苦再危險也不比出海捕魚危險,「南部種花生的人也很辛苦啊,他們可能也覺得我們辛苦,但我看他們也是一樣的。」

石花菜是海與太陽的產物。海女從水中上岸後,繁瑣的工作才要開始,首先必須把溼潤的石花菜平攤在路上「曬日光浴」,空檔時再用剪刀一一揀選前些日子曬好的乾石花菜,把附著在上面的雜質、因為日曬而變白的沈積物剔除,才能賣得好價錢。

採完石花菜後要挑出雜質,才能賣好價。(圖/柯金源提供)
採完石花菜後要挑出雜質,才能賣好價。(圖/林慧貞攝影)

曬好的石花菜必須用井水或自來水清洗,隔天再平攤曝曬,有些人會用木棍稍微敲打,方便洗滌時篩出雜質,同樣的動作重複六、七次,石花菜才會漸漸從一開始的紫紅色,變成淡淡的金黃色,鎖住豐富的膠質。

每當日頭出來時,龍洞社區家家戶戶的門口、停車場、大馬路,都能見到一片片石花菜,或紫或黃,或紫中帶黃,整理收袋時,當地人會把石花菜捲成長條型,乍看之下就像巨型蛋捲。

美雪阿姨這天3點就起床,攤好石花菜後日頭剛好出來,7點和幾個姐妹出海採集,還來不及吃個午餐,急忙先把戰利品攤平曝曬,好不容易逮到時間休息,老天爺臉色說變就變,一片烏雲蓋下來,又急忙帶著掃把捲起已經曬得乾硬的石花菜。

「我們這裡的石花菜品質最好喔,」雖然片刻不得閒,但美雪阿姨不忘自信地介紹家鄉名產:「很多盤商都說,我們這裡煮出來的石花菜,膠質最好、量最多。」

石花菜加熱後會釋出膠質,加水放涼後會自動凝結成石花凍,放入冰箱,就成了夏天最天然的消暑聖品,是每個海男海女小時後共同的記憶;美雪阿姨回憶,以前大家換工時,長輩都會煮一鍋冰涼的石花凍款待客人,還會刨成絲和小黃瓜一起涼拌,現在她都做成凍飲,讓回家的兒女解解渴。

年輕人離鄉,海女文化恐不再

石花菜加熱釋出膠質,放涼後就自動凝固了。
石花菜加熱釋出膠質,放涼後就自動凝固了。(圖/林慧貞攝影)

貢寮龍洞社區僅存10多位「海女」,年紀最大的已經80歲,《小海女》一劇中,年輕可愛的女主角自願繼承當海女,最終讓人口流失的家鄉藉著觀光找到希望;但現實並不若演戲美好,沒有16歲的可愛女生願意當海女,許多貢寮在地人嫁到村外後就脫離海上生活,更多的是到大城市討生活的下一代,海女們雖然掛念著兒女,卻總說道:「這個這麼辛苦,年輕人做不來啦」、「他們有自己的事業,不用勉強啦」。

東北角的石花菜曾一度外銷到日本,做成減肥聖品「寒天」,目前一斤收購價達3、400元,近年吸引許多原住民投入,但是每採10斤只能曬成一斤,還得忍受冰寒酷暑,沒有年輕人要賺「艱苦錢」。

端午節過後,石花菜受到高溫影響,成長速度趨緩,海女們隨著四時流轉,改到陸上採紫菜,明年還能見到多少海女?美雪阿姨只淡淡地說:「我們這種海邊人,有什麼就採什麼啦,等做不來了再說。」

今日(7/20)晚間十點,公共電視「我們的島」將播出【消失中的季節限定】,介紹海女與石花菜的人海情緣,歡迎收看。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