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濱伯指導 米之神為教本 後壁菁寮食農教育擬導入12年國教

隨著食安意識抬頭,許多學校越來越注重「食農教育」。位在台南後壁的菁寮國小、菁寮國中、後壁高中已籌組「食安策略聯盟」,要將食農教育帶入12年國教,並試著為這塊雖因紀錄片《無米樂》而聲名大噪,但人口仍持續外流、且多弱勢家庭的「台灣穀倉」留下青年人才,期盼藉此改善農村產業,讓故鄉真正繁榮。

從「種開心」到「認真種」,菁寮國中盼藉食農教育提升食安意識

種田課成員有一部分來自原菁寮國小「種稻班」,透過課程設計讓食農教育真正落實到12年國教中。(林國斌提供)
種田課成員有一部分來自原菁寮國小「種稻班」,透過課程設計讓食農教育真正落實到12年國教中。(林國斌提供)

2年前,剛到任菁寮國中校長的林國斌,對菁寮這塊「台灣穀倉」一點也不熟悉,唯獨知道菁寮是個人口外流嚴重、多屬弱勢家庭的地區;因此他常問自己,「該怎麼做,才能讓12年國教在這裡紮根,」進而為菁寮保留她的青年臉孔。

環顧四周的連綿的「稻海」,在菁寮這個典型的台灣農村,最適合做的就是鄉土教育,加上近年食安風波四起,「那不如就讓學生試著種出安全的食材吧!」恰巧那時林國斌申請到台南市低碳城市「自給農園計畫」的經費,便利用校內30坪的空地當作菜園,試著種植些大豆、玉米、小麥、蜀稷等雜糧。

但在缺乏專業知識背景下,農園多無收成,成了師生「種開心」的「開心農場」;不過,在台南社大和菁寮國小的幫助下,學校開始引入泰國米之神基金會的KKF自然農法,並在嘉義大學農藝系副教授劉啟東、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地方農民包括「崑濱伯」(黃崑濱)、張美雪等技術指導下,才開始有了兩期的水稻收成。

林國斌觀察,實地操作KKF自然農法的學生,可以觀察土壤中的生態多樣性與慣行農法不同,透過食農教育,也能了解農藥不當施用對農產品的風險,並延伸到對食品添加物與食品衛生的關心。自己種出來的五穀雜糧更是學生的「盤中飧」,讓學生更願意珍惜食物。

靠種田找回學習成就感,孩子不再逃學

中耕機
種田課程讓差點成為中輟生的孩子回到校園,從操作中耕機當中找到成就感。(圖/林國斌提供)

「其實我們學校3個年級加起來95人,超過9成都是弱勢家庭,」包括隔代、單親、新住民家庭,除了經濟弱勢外,親子溝通不良,影響課業學習,或是「學習低成就」,反過來影響親子關係;但在種田的過程中,也有孩子因此「獲得成就感,開始找回學習的自信心。」

「我們的『班長』就是這款學生,」林國斌口中的「班長」,是一位積極參與種田的莊姓學生,曾因家庭背負經濟壓力,加上學習低成就,家中農忙時就「索性連續請假不來學校,抱持著『反正來了也沒幹嘛』的消極心態。」

但自從參與校內的田間課程後,意外勾起「準中輟」的班長上學的興致。因為他發現「全校只有他會用中耕機培土,」還能有效同學組織去作堆肥、施作菌種、收成,逐漸提升他的學習成就感,「他曾說過『我以後要留在這邊務農』,」讓林國斌大為讚嘆,當初設立的教育目標「已經埋下了種子。」

有時對孩子的教育也能去改善孩子的原生家庭。林國斌說,像「班長」家原本2甲地都是慣行農法,現已撥出2、3分地試種KKF稻米;據他了解,也有家長將農地全都改種KKF。

國小到高中食農教育不中斷,3校合組聯盟盼為地方留下人才

林國斌說,讓食農教育真正從基層開始做起,讓學生不會因升上國中、高中就停止。
林國斌說,讓食農教育真正從基層開始做起,讓學生不會因升上國中、高中就停止。(圖/林國斌提供)

其實菁寮地區就是11年前爆紅的紀錄片《無米樂》拍攝的地點,然而觀光人潮湧入卻沒有帶來相應的「錢潮」,地方農作也多維持傳統的銷路,生活未明顯改善。但菁寮國小、菁寮國中、後壁高中3校在去年底聯合成立的「食安策略聯盟」,就是希望能系統性地延續菁寮地方的發展。

「其實菁寮國小的李榮宗老師有開設『種稻班』,讓國小生體會生產安全無化學農藥的米有多辛苦,」啟蒙學童對食農教育的認識;而這些學生多數會升學到菁寮國中,除了延續學生下田的經驗外,還搭配「小型科展」,要培養學生「田間試驗的能力」,像是種作密度、施肥量、堆肥成分調控等。

而未來升到後壁高中,搭配既有的美術科資源,可以協助學生學習經營品牌、行銷的能力,「未來或許還會再串聯大學,」林國斌說,讓食農教育真正從基層開始做起,讓學生不會因升上國中、高中就停止,而培養出來的人才有能力創造產值、改善生活,才有可能將青年人口留在農鄉,真正「農村再生」。

小檔案:KKF自然農法

KKF是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的縮寫,自2012年時在全台設立推廣負責推廣。KKF強調以腐質土培養在地微生物菌,並應用在稻田、果園上,取代既有的化學肥料、農藥,並同時改善酸化、硬化的土質,讓土壤回歸自然的狀態,達到「食物安全」的目標。目前台灣大學副教授林乃君、宜蘭社大、台南社大正在推廣,並經部分農民試驗已有初步成果,而KKF也將微生物菌的製作方式公開於網路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