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學校: (馬鳴國小6/22(一)13:30~14:30、李勝億校長)
「我們是一個實施三學期制的學校。」李勝億校長自豪地說:「我們的孩子,暑假期間照樣每天上午八點至下午四點到校上課,整個暑假就是一個營隊,孩子可以長時間體驗食農教育。」
一到馬鳴國小,李勝億校長就帶著主任迎向前來說:「先看看我們的場域吧!」隨即帶我們鑽進教室,眼睛立刻為之一亮,天啊! 教室的窗戶外就是稻田,伸手可及。「這就是我們學生的田,一分地,稻田在窗外,是農民免費提供的,我們現在一年會種兩期稻,現在這些的在7月初會收割,接著7月30日插秧,年底再收成第二期稻。」
馬鳴國小的食農教育是李校長就任後才開始的,目前是第二年。「我是以藝術人文和料理作為主軸推動,藝術人文『國際化』,以『從稻米看世界』為題,從稻子產地、料理文化、經濟、耕種等角度切入,曾邀彰師大曾雨梁教授協助學程推展,料理部分則成立『食農教室』,購買烤箱、瓦斯爐,教孩子料理的能力及方法。」李校長說:「我們的家長都很願意幫忙,不過,談到下田,學生的爸爸們也都沒下過田,於是爺爺就出現了。由於是為了『教育』,老人家都覺得很『高尚』,於是,當我們拜託他們,不管是協助插秧、碾米,甚至提供田地,都變成是免費的了。」
外埔是農業區,由於地下水太淺層,這裡的土地只適合水稻種植,有機栽植已經超過5年歷史。李校長說:「對外埔而言,「米」是寶,是這兒人生養所需。台中市去年還有每一班有機班補助一台農耕機的措施,後來,我們也收到家長轉送一台農耕機。去年,我們一期收穫700斤,二期200斤,今年預計有1000斤。除了教孩子煮飯料理外,設計包裝袋,到附近農夫市集行銷,都是陸續會進行的工作。販售所得,將會存入本校的食農教育專戶中。目前,103年第一期是外埔農會四健會支援,第二期為農糧署計畫,104年第一期我們自己處理,第二期同樣為農糧署補助。」
馬鳴國中實施第三學期制,其實是遭到多方質疑的。全校老師年輕有活力,以車輪戰和外聘老師補足方式,硬是執行了一寒一暑。「第三學期暑假期間,課業部分已年段方式進行,活動部分則全校一起動。全校67個同學,不論插秧、獨輪車活動,我們都鼓勵小朋友『大的帶小的』,培養彼此照顧能力與責任感。而食農教育在平常學期中的周二下午三節綜合課執行,第三學期就安排長時間的體驗活動。」李校長說:「去年的畢業餐會,安排了一場上菜秀,米布丁、炒米粉,一一端上,小朋友們一個個厲害又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