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除了帶學生體驗,還作議題,讓食農教育充滿社會關懷- 北園國小黃崇雨主任

訪問學校: 北園國小 (6/25 14:00-15:30、黃崇雨主任)

IMG_6258_調整大小 帶學生種稻體驗外,還能做議題?北園國小黃主任教小朋關心外來物種的影響,關心燃燒稻草帶來的環境問題,也關心有機栽種的意義。小朋友因為食農教育與種稻體驗,打開了視野。

 北園國小位在嘉義市的邊陲地帶,四周都有農田。「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休耕的關係,很難租到田地,加上學校要用自然農法種植,周圍的農民不但不願意配合,還抗議呢!」黃主任說:「最後,我們只得把稻田放在校園內。我們的田有1分多,有請人協助作田間管理,但因為不用肥料、農藥,年產量少於300公斤,我們校長說:『你們的田怎麼跟外面差這麼多?』我回答他:『我們重體驗,而非產量,何況小朋友除草時,還會不小心把稻秧給拔掉了。』」

IMG_6259_調整大小 IMG_6260_調整大小

校本課程以「稻」為主,北園國小利用每周五第一節課進行活動,還融入自然、綜合與彈性課程。不過,北園國小最特別的是,除了種稻「體驗」外,他們還強調「議題」「在我們學校,中年級作體驗,高年級則作議題。」黃崇雨主任說:「我們運用周六、日、寒暑假期間,帶高年級小朋友從稻作思考,關懷議題,比如外來種議題、空氣汙染議題、有機農作議題等。」

IMG_6256_調整大小黃崇雨主任說:「除了讓同學體驗農事的辛勞外,我們還讓高年級同學作議題探討。像是外來種的福壽囉,就會帶小朋友觀察探索福壽螺發生的原因。我們曾經小心整土,注意秧苗的來源及灌溉水源,但最終還是在田裡出現福壽螺;另外,農民常常會燒稻草再覆土,雖然有增加土地肥力的作用,但卻造成空氣汙染,因此,我們也帶著小朋友去遊說周遭農民,建議他們用枯草菌腐爛稻草,真的讓學校附近燒稻草的情形降低很多,不過,將稻草腐爛後覆土,有pH值降低的問題,也是麻煩待解決的事;又由於學校周遭的農田全部是慣型農法,嘉義市建設局農業科也表示:『本市無乾淨水源,無法取得有機認證』,而確實本校附近農地有著重金屬汙染的問題,正因如此,我們也試著讓孩子了解有機種稻的觀念,了解有機消費意願的取向,也了解周遭環境施行有機農作的困難與矛盾。」

今年七月四日,北園國小將到日本廣島日比齊國小參訪,將以食農教育體驗與他們的海洋文化教育作交流。「為了出國,暑假我們將操作三個烹飪營:虱目魚粥、仙貝、燉飯。讓小朋友學會製作,為義賣作準備,籌措赴日的部分經費。」黃主任說:「畢竟部分孩子家中經濟狀況不佳。」預祝他們義賣成功,出國順利!

IMG_6261_調整大小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