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地勢起伏卻無處不食農,帶孩子一邊玩一邊學- 雙溪國小張文壽校長與吳欣儒主任

訪問學校: 雙溪國小 (6/29 13:30-15:00、張文壽校長與吳欣儒主任)

IMG_6344_調整大小位於外雙溪的雙溪國小,校長張文壽熱情有勁,談起食農教育眉飛色舞,「本校雖然地勢起伏,但我們運用校園各個可能的地帶,種瓜種菜種米,讓校園無處不食農。」雖然雙溪國小地處丘陵,但用心發展學校特色,無怪成為台北市國小的典範學校。

水梯田是陽明山的農業傳統,是一種運用山勢起伏但泉水豐富的特性,發展出來的農業特色。雙溪國小便是利用了這樣的地形,開展了他們的種稻體驗課程與活動。「我們在學校對面的山谷間租了一塊半分的梯田,一年一萬元,給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種稻體驗。」吳欣儒主任指給我看。其實,即使站在樓頂也看不太清楚對面的農田位置,要跨過山谷到對面去,不太容易的樣子。「走路過去要半小時,一般是帶學生走下山去或搭公車過去。」

IMG_6351_調整大小雙溪國小的無處不食農,除了種稻外,他們其實還推動「田園教育」。「向自然學習,自然會懂得珍惜。我們的校地有1.6公頃,雖然山勢起伏,但我們以『小田園』的教育概念,推動田園學校,活化空間,綠化校園各角落,同時以農育與食育並進的概念,在農育上推動農事體驗,以有機方式栽種,讓孩子學會感恩,食育方面則強調飲食均衡、吃的安全,以及珍惜食物等觀念。」張文壽校長說:「學校推展冒險教育、生態探索、巧手天工、文創藝術等四大主題課程,食育的部分就在巧手天工主題項下。」他們安排了種稻種菜的體驗課程,食農體驗參訪,各種米食創意料理製作,包含米披薩、麻糬、湯圓與年糕製作,窯烤野炊,也帶孩子們認識五穀雜糧。吳欣儒主任說:「我們每年年終柴燒做蘿蔔糕,還帶著孩子去分送給社區獨居老人,讓他們學會感恩回饋,發揮愛心。」

IMG_6354_調整大小 IMG_6355_調整大小不過,校長倒是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念,「在遊玩中學習」。他們成立了「小農夫社」,更帶著孩子在田裡面玩泥巴。

「我們校外租的半分田,給三到六年級小朋友體驗種稻,而一到二年級的小朋友則在校內小規模種菜種稻。」張文壽校長說:「除了教孩子種稻,在過程中觀察、除草、抓蟲外,讓孩子玩得開心,不怕泥巴,也很重要。我們在稻田整地時會讓同學玩泥巴,小朋友坐在輪胎上被拖來拖去整地,插完秧後也會讓孩子玩泥巴,與土地親近。

雙溪國小從102年起加入食農食米教育行列,迄今三年,問到收穫量,校長的回答很有意思。「我們的目的不在收穫,而是教育。我們有李英俊老師發明的簡易脫穀機,也用杯子自製碾米裝置,讓小朋友能從操作中體驗並了解原理。

IMG_6348_調整大小 IMG_6343_調整大小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