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元的代價!防治禽流感不力,監院糾正農委會與縣市政府

去年底到今年初爆發的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帶來超過45億元的損失,一直到入夏仍有零星疫情傳出。監察院及經濟委員會今(4)特別針對農委會防檢局與臺南市、雲林縣、嘉義縣及屏東縣政府提出糾正案,要求相關單位提高警覺、確實消除產銷環境中的潛在病毒,並建置基因庫。

對於監院糾正,相關單位多表示會虛心檢討,不過地方政府第一線防疫人員希望中央協助整合疫情資訊,讓疫情狀況更「明朗」,並提供第一線獸醫「再進修」的機會,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疾病知識。

監委:訪視徒具形式、通報時間有落差,中央要加強敏感度

病鵝
染禽流感病毒的鵝隻出現食慾不振與無精打采的症狀。

監察委員仉桂美、蔡培村在糾正文當中表示,地方政府雖頻繁派遣防疫人員前往禽場訪視、輔導業者管理,但全台迄今撲殺939場、490萬隻經濟禽鳥,蒙受45億元以上的損失,顯示「禽場訪視徒具形式」,且通報時間多有落差。

像屏東縣大武山蛋雞場在去年底發生大量雞隻死亡,未落實通報;而雲林縣於1月初,在防檢局全面訪視水禽場後,才通報4場案例。另外1月嘉義縣鵝隻大量死亡,一開始「懷疑遭人惡意下毒」,事後證實是禽流感案件,都是監委點名的「錯誤示範」。

監委建議農委會防檢局應加強監測系統的敏感度,才能確實發揮「預警」功能;而中央和地方政府間的通報系統不夠明確,許多案例場傳出疫情的時間點,和通報時間點有落差,「應檢討改進」。同時,監委也要求防檢局落實消毒作業,而畜衛所要建立病毒基因庫。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認同監察委員見解,並重申農委會應「資訊公開」的立場,也必須讓農民願意在第一時間通報,才有助於疫情的控制和防堵。而現行農委會一貫的「病毒來自候鳥」、「密閉式飼養可隔離病毒」等說法,都缺乏科學根據,農委會應檢討改進。

地方:希望中央提供先進研究資訊,協助疫情整合

這次禽流感疫情在鴨子身上病徵較不明顯,也因此較容易被忽略。(圖/汪文豪攝影)
這次禽流感疫情在鴨子身上病徵較不明顯,也因此較容易被忽略。(圖/汪文豪攝影)

被監察院點名的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長翁有助表示,「現在所內正要開相關的檢討會。」他表示「鵝隻死亡」案件是因當時認為禽流感在水禽類上是「保毒動物」,因此不會有病徵出現,才沒第一時間朝禽流感的方向理解;有這次經驗後,「我們是希望中央能讓地方獸醫師有『再進修』的機會,」讓更先進的研究可以和一線防疫工程連結。

翁有助進一步表示,在通報時間上,「關鍵還是在農民,我們觀察發現還是很多農民不願意通報,比較年輕的意願比較高,」因此防治所未來可能透過產業團體來向農民溝通,提升通報意願。

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廖培志認為現有通報機制,從地方角度而言仍「不夠全面」。他解釋一線防疫人員專注於地方疫情的防堵,在訊息未連結的情況下,「無法將嘉義縣、屏東縣的疫情案件串聯。」因此希望中央能協助資訊整合,讓疫情態勢更全面明朗。

防檢局:通報已有機制,仍會虛心檢討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解釋,目前有飼主通報後,地方獸醫會在24小時內到現場採樣,並送家畜衛生試驗所化驗。相關人員平均可在29.5小時內釐清病毒的核酸序列,和判定是否為H5基因的病毒。一旦確認屬是H5基因的禽流感病毒,需在3天內進行撲殺、消毒,空場21天後,且鄰近無新增案例場,才能施放「哨兵雞」偵測,21日安全後才能復養。

因此在通報、檢測、撲殺等作業上,防檢局已有一套系統,「但會再針對監察院的意見虛心檢討。」

家畜衛生試驗所副所長杜文珍說,「監院建議建置資料庫的意見相當值得參考。」她解釋目前台灣的確有禽流感的研究資料,「但是都散落在各個研究人員手上,」有的研究人員只有片段資料所以未發表,不過「卻很有參考價值」,因此會研擬如何將「散落四方的資料系統性的建置起來,以利過去追蹤、未來分析,才能解答病毒是否『在地化』的疑慮。」

動社:認同監院,農委會應讓資訊更公開透明

長期關心禽流感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林岱瑾認為,監察院此次糾正十分有見地,也和動社長期向要求農委會資訊公開的立場一致。尤其是病毒的資料公開:為什麼現在還有持續的零星案例?病毒是否已經有變化?來源真的是候鳥嗎?密閉式飼養有辦法防堵疫情嗎?這些問題農委會都沒有辦法提供一個嚴謹的科學考據。

她舉最新傳出的台東疫情為例,「報載農民是7月底通報,昨天才對外發表,」林岱瑾認為農委會仍傾向「隱蔽可能疫情」,而農民態度也傾向「不願第一時間說」,然而防疫工作首重「時間」,因此面對禽流感疫情,如何讓農民願意說、農委會願意公開資訊,非常重要。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