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果本名為獼猴桃,不是原產於紐西蘭,主要原產地從西伯利亞一直延伸到越南。台灣也是他的原產地之一。但台灣原生種的果實小,相對比較不具有商品價值。為了善加利用台灣原生種的獼猴桃,讓他不只是被當作森林中的雜草,倪正柱老師生前發明了獼猴桃花穗高接技術,利用原生種耐熱,在平地也能生長良好的特點,以原生種獼猴桃作為奶媽(砧木),養大只能在高海拔山區生產的孩子(商業品種獼猴桃)。並說出了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都能種的口號。
為了證實老師這句口號所言不假,我們挑選了位在熱帶地區的高雄旗山作為試驗地點,一個夏季高溫超過35度,冬暖夏熱的地區,假設在這麼炎熱的環境下都能成功的話,其它的地方一定也可以。而這麼熱的環境,最適合的作物當然是熱帶果樹,旗山過去也是以香蕉聞名於世,有著香蕉王國的美名,現在則是高接獼猴桃成長茁壯的地方。
這塊園區當年也曾是香蕉園,但因為黃葉病的肆虐無法繼續種植香蕉,於是我們將園區改種原生種獼猴桃。而蕉園肥沃的土壤也讓原生種獼猴桃快速成長,三年就從小苗長成大樹的模樣。
砧木長大後就可以開始最困難的試驗“高接”。獼猴桃高接技術最難的不在於嫁接,而是嫁接的時間點、樹上的位置、穗與穗之間的距離等等。當年經由老師的指導讓我們獲益良多,老師走後,我們只能跟獼猴桃樹學習。仔細觀察每一穗在不同的時間、距離、及位置嫁接後,果實的生長發育會有什麼樣的差別,而獼猴桃高接一年只有一次的機會,錯過了今年只能等明年。經過幾年的試驗後,慢慢的從失敗中學習如何操作,逐漸做出一些成果。
冬天嫁接,春天開花,夏天採果,秋天修剪。一年周而復始的循環,也讓我們欣賞到高接獼猴桃在不同季節的美。
感謝老師的發明跟指導,讓從小就想種獼猴桃的我們也能在炎熱的高雄旗山種出結實累累的高接獼猴桃,不用為了想一親台灣獼猴桃的芳澤而跑到山上去,讓獼猴桃在台灣平地生產成為可能。雖然試驗尚未真正成功,我們仍然會繼續努力,讓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都能種獼猴桃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能實際生產的技術,讓老師生前多年來的研究能被世人所看見,不被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