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剩不到一週,孩子們隨性的作息、吃食都要趕緊調整。兒福聯盟建議,家長應和孩子溝通,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避免孩子因沉迷上網、看影片、玩遊戲而不願上學;董氏基金會也建議家長要戒斷兒童以零食代替正餐,或吃到高熱量食物的機會,而家中若有高年級愛「減肥」的學童,也要特別留意。(上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福聯盟:近半數孩童有自己3C產品,讓暑假「流網忘返」
-267x400.jpg)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簡稱兒福聯盟)6月統計的1440份有效樣本中,有47%的國小高年級學童擁有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亦有57%有自己的桌電、筆電或平板電腦。
調查進一步指出,93%的孩子拿3C產品上網看音樂MV、爆笑短片、卡通、偶像劇、綜藝節目等影片;而也有高達8成以上的孩童用來玩遊戲、上社群網站聊天、交友。
容易取得、使用3C產品,加上暑假期間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彈性」,導致開學初期學童適應不良。兒福聯盟研發處組長邱靖惠表示,的確有教師曾反應開學每一個年級群會有1、2位孩童出現「網路成癮」的症狀,不願到學校上學;因此建議家長應在開學前2週開始和孩子溝通使用3C產品和就寢時間,將孩童作息調整回來。
「讓孩子知道爸媽願意聽」,是親子溝通基礎
邱靖惠說,由於遊戲、社交網站和「認知能力」有關,故而低年級的孩童頂多偏好玩操作簡單的遊戲;因此只要作息正常、適度規範3C產品使用,就能讓生活步入正軌。相較之下,認知能力複雜的高年級孩童,遊戲選擇多、易沉迷,加上有自主想法,就容易出現親子衝突。
「因此家長要避免用命令的方式管教孩子,」邱靖惠說,讓孩子感受到「爸媽願意聽我說」的誠意,是親子溝通、討論的基礎;並試著討論出一個讓孩子可以接受限制使用時間的「新制度」和「懲罰方式」,「這樣當孩子違反規定時,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而在討論的過程中,也不是讓家長一味退讓,像是為了提早適應開學的「起床時間」,回推8小時的「就寢時間」,就不應隨意讓步,必須和孩子溝通「這麼做的原因。」
董氏基金會:戒斷零食、炸物,也要特別注意「愛減肥」孩子的攝食情形
-400x225.jpg)
而暑假期間孩子們恣意吃零食、不照三餐吃的行為,也須在開學前調整回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說,有教師反映孩子的確會較上學期末胖一些,但重點還是在規律的生活作息和正常的飲食習慣。
陳醒荷說,「許多中、低年級的孩子暑假會和阿公、阿嬤一起住,阿公、阿嬤又特別喜歡給小孩子吃零食,」或像今年7月速食業者用隨餐附贈最夯的「小小兵」玩具刺激買氣,都是讓孩子發胖的主因;因此開學「收心餐」首重戒斷這類油炸、高熱量的食物。
至於高年級的孩子,則要特別注意「不當的減肥行為。」尤其是較受同儕影響的女學童,會因追求「瘦」而上網學習、嘗試「減肥謠言」;或逕自上藥妝店購買號稱能減重的「纖體食品」。另外也要特別注意在意減肥孩童的「早餐」是否按時、按量攝食。
陳醒荷建議,家長可以和學童約定,孩子必須將當日購買的雞排、零食、飲料等發票、外包裝留下來,交由家長檢查,才會發給「零用金」,藉此讓孩子遠離不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