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餅、蛋吐司、蛋漢堡,雖然民眾幾乎天天都吃得到「雞蛋」,卻很難掌握「蛋從哪來」。繼8月初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將CAS、TAP、有機蛋納入追蹤追溯後,農委會也將在9月要求供給管理早餐店、雜貨店「散蛋」的蛋農,在蛋籃邊貼上QRcode。民眾只要用手機掃描,就可掌握雞蛋來源、生產者等資訊。
民間團體多贊同農委會雖沒有法源依據,卻願意管理、揭露更多雞蛋資訊,不過也多認為政府應做到「逐蛋管理」,避免蛋商、業者混蛋,至少蛋商須清楚知道蛋從哪來,避免「有追蹤貼紙在,卻仍找不出真正出問題的蛋場。」
「散裝蛋」納入溯源管理
目前雞蛋依生產環境,可區分成優良農產品蛋(CAS)、產銷履歷蛋(TAP)、有機蛋、動物福利蛋等;再依照「盒裝」、「散裝」兩種不同的包裝形式,搭配組合成「盒裝CAS蛋」、「散裝有機蛋」等不同樣態的販售形式。
而本(8)月初食藥署才公告,無論盒裝、散裝,只要是CAS、TAP、有機蛋,都須標示產地、生產系統等資訊,卻獨漏最具市場規模的「散裝」雞蛋。
根據農委會畜牧處統計,每日共有1800萬顆雞蛋在市面上販售,其中以散裝蛋最多,佔63%,主要供應給早餐店、烘焙業、團膳業者、雜貨店及傳統市場,也就是民眾最常見,以一籃籃「塑膠籃」盛裝約200顆的販賣形式。
「其實也有很多蛋商跟我們反應說,衛生單位會因為蛋商『講不清楚散裝蛋來源』而受罰,」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說,因此農委會推出「散裝雞蛋追溯制度」,希望進一步揭露標示資訊。
手機掃瞄QRcode,即知來自哪個蛋場
「9月1日起,蛋農都必須將QRcode貼紙貼在他們的蛋籃旁邊,並自己寫上保鮮日期,」王忠恕說,消費者只要拿起手機掃瞄QRcode,就能掌握雞蛋的生產牧場、飼養主人等資訊;反過來民眾,也能上「台灣雞蛋溯源系統」查詢「合格蛋商」。
「但坦白說我們沒有法源依據,」因此不願配合的業者農委會也無法開罰;但王忠恕強調,不願配合的業者會列為「動物性用藥檢測的優先稽查對象,不過我們會指導業者趕緊自主加入。」
而要申請QRcode貼紙其實相當簡單,不需辦理驗證,只要向農委會申請,即可取得;取得貼紙的蛋農必須逐箱貼好貼紙後,再轉手下游蛋商收購,且還須按月申報貼紙使用量、需求量,供養雞協會稽查。
動社:希望追溯系統揭露飼養方式
動物社會研究社理事長朱增宏表示,農委會雖然沒有法源依據,但願意針對散蛋進行管理,「值得讚許。」但在追溯上,應該要「逐蛋標示」,否則「業者將不同牧場的蛋混在同一籃,只憑QRcode能查得到嗎?」
同時,農委會也應依照2014年公布的《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進一步在追蹤系統上揭露蛋機的飼養環境,是「格子籠雞」或「放牧飼養」、「福利籠」等,以讓消費者支持更友善的福利蛋。
台灣農業標準學會:避免「混蛋」,建議採連坐法制裁
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秘書長廖震元也贊同農委會的「先進政策」,但只做「蛋籃標示」仍然不足,蛋商仍有「四處收蛋、混成一籃」的可能,導致稽查不合格時,蛋商也「說不清楚蛋從哪來」。
雖然逐蛋追蹤有困難,但廖震元認為蛋商收購蛋時,仍然可以透過分籃、分批的方式,掌握雞蛋的流向,「只是做不做的問題。」
他也建議,在實務上如果蛋商說不清蛋從哪來,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蛋」,裁罰所有蛋場,來提高蛋農自主管理的能力。
對於「逐蛋追蹤」的可能,王忠恕表示一般傳統市場、雜貨店、早餐店進貨的蛋商都較「固定」,不易有更換的情形,而蛋商也不願意冒「遭衛生單位稽查不合格」的風險,因此現階段仍以QRcode標示的方式為主,至於民眾常吃的鴨蛋,仍在研擬、評估中。